李晶
山西省太谷中学,山西太谷030800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明确了素质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为了充分把握新课改的发展机遇,教师需要践行一些先进的教学思想、选用一些符合教育背景的教学方法,以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改;地理图像;师生互动
高中地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等特征。随着高中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具有单一性、枯燥性缺点的传统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有效满足高效课堂的要求,不利于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在此情况下,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加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的创新,结合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笔者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经验,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的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一、创设基于地理知识的图像情境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课堂的趣味性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元素,生动有趣的课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求知欲,推动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实现学生主动学习的养成教育目标。信息设备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展现图像、声音、课外内容对地理教学的价值,帮助教师构建多彩课堂。为了实现新课改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综合应用信息化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等信息设备创设基于地理知识的图像情境,将一些抽象复杂的地理知识简化,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地球表面形态》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丰富多彩的地形图片如山地、平原、高原的相关图片,然后结合图片向学生讲解内力作用、外力作用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清楚不同地形的形成原因,加强学生对地理作用的能量来源等知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关于板块运动的记录片,通过视频引出板块构造学说,引导学生探究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创设出地球表面形态的图像情境,激发学生对各种地形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热情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着主导地位,学生占据着主体地位。
高中地理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想实现高效教学的效果,就必须要加强自身与学生之间的配合,努力使自身的教学节奏和学生的学习节奏统一起来。基于此情况,师生互动应当成为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互动、问答互动、游戏互动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展开交流与沟通,在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传授地理知识。这样,教师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全体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
例如,在教学《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自然资源的分类”等内容,在讲解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游戏互动,设计“对号入座”的课堂小游戏,展示几种自然资源如煤、铁、石油等的图片,让学生将这些自然资源与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对应起来。另外,教师可以在讲解“我国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过程中询问学生“你们家乡的自然资源有哪些?在利用这些资源时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课堂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三、借助互联网技术创新地图内容
在新课改发展的过程中,素质教育理念借此机遇深入了高中地理教学,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发展地理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地图既是地理教学的关键内容,也是人们用于认识地理区域的重要工具,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完全符合新课改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在当前的教学中,高中地理只是对课本上的老旧地图进行教学,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对地图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创新,努力优化地图教学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大气环境》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学习天气系统气压分布图、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布图等内容,使学生对气压带、风带、气旋、反气旋等知识形成一定的认识。然后,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查找当地最新的卫星云图,如冷气团入侵当地行测好形成冷锋的卫星云图,通过最新的卫星云图引导学生学习地图知识。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某地的真实天气现象和气压数据绘制气压图,培养学生应用地图的能力。
总而言之,新课改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教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提升课堂教学与教育背景的契合性。为了高中地理课堂永葆生机和活力,教师应当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探究和应用以新课改为指导的教学方法,推动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
参考文献:
[1]张红强.探索新课改中培养高中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J].魅力中国.2017(26).
[2]朱闻华.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导学.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