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0期   作者:朱丽华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使小学各学科的教育改革得到跨越性的发展,
        朱丽华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小学 湖南 娄底 417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使小学各学科的教育改革得到跨越性的发展,特别是核心素养方面逐渐开始成为各学科老师所关注的问题。较小学数学而言,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从根本上推进小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使其得到显著增长与提升。但由于部分小学生教师对于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手段有限,无法切实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高效进行,因此教师需要尽快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用更加专业、全面的教学手段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为小学生带来更加精彩的数学学习体验,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快速培育。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师;教学手段
        从长远角度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成长至关重要,其中包含的各项技能皆旨在强化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可以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更加轻松,学习状态更加高效。当下时段,部分教师对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重视程度稍有不足,工作重心过多放在理论知识教导上,忽略了小学生个人数学素质的培育,影响了小学生在数学学科的成长速度。对此,教师应及时革新教学观念,将教学过程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在理论知识教导的同时培育数学核心素养,共同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稳步提高。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组成及作用
        (一)数学数感
        数学数感是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表现在小学生对于各种数学知识、数学数字的敏感程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数感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反应的敏感度以及进行数学知识学习时的思维敏捷性,是小学生保持高效学习的必备技能之一。
        (二)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将自身所掌握的各种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运算能力有利于增强小学生解答各种计算题型的准确率,提升小学生面对计算题目时的自信心。
        (三)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与数学数感相似,都属于无形的思维意识能力,可以先天具有也可以通过后天有意识的塑造。空间观念主要作用于小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构建方面,塑造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育,使小学生掌握在脑海中进行几何图形构图的技巧。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具体培育手段
        (一)开展游戏教育,培养数学数感
        数学数感难以通过传统教育常用的板书教学方式进行培育,因此教师可以另辟蹊径,结合小学生喜欢玩游戏的天性,通过游戏教育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与游戏活动相结合,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使小学生逐渐掌握其中的数学知识。教师开展游戏教育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小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并在数学游戏过程中保持小学生的学习动力,进而培育小学生的数学数感。
        例如:教师在教导小学生认知“1-5”的数字及加减法时可以组织小学生进行抢答游戏,教师提出问题由小学生进行思考抢答,最先说出正确答案的小学生计一分,首先累积七分的三名小学生进入决赛角逐冠军。“同学们,我们教室中存在的事物几乎都可以用具体数字表示,比如教室里有一个钟表、有两个垃圾桶。那么接下来老师就要提出问题了,老师左手和右手一共拿了几本书呢?”讲师举起双手向学生展示手中的书本。一名小学生迅速回答:“老师你左手有两本,右手有三本,2+3=5,所以一共有五本”。“回答正确,这位同学的反应很快啊。那如果老师左手放下一本书,右手放下两本书,那么此时老师手里还剩下几本书呢”。教师将手放到身后并提出问题。

另一名小学生表示:“老师左手是2-1=1,右手是3-2=1,所以老师您手里现在还剩下两本书”。教师通过游戏教育的方式可以充分集中所有小学生的注意力,在游戏过程中不仅可以完成现阶段的教学任务,还可以通过锻炼小学生对于数字的反应力完成数学数感的塑造。
        (二)深化生活教学,提升运算能力
        小学生较数学知识而言对于生活事物具有更加强烈的亲和力,为了确保数学知识小学生可以切实掌握,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生活种常见的事物作为教学载体深化生活化教学。在生活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更加熟悉生活事物的特点,将现阶段的数学知识与之融合,降低小学生数学学习抗拒心理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小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吸收,使小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提升数学的运算应用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结合生活场景进行模拟练习。假设商店中铅笔橡皮是1元一个、尺子是2元一把、作业本是2.5元一本、文具盒是7元一个,手中有20元,如何购买可以将所有钱用完且能够满足一周的学习使用。一位小学生表示:“老师,我选择购买五支铅笔5元、一块橡皮1元、一把尺子2元、两本作业本5元以及一个文具盒7元,所有的商品加起来刚好是20元”。另一名小学生进行补充:“老师,因为我已经有文具盒了没必要再次购买,所以我会选择购买八支铅笔、三块橡皮、两把尺子、两本作业本,8+3+4+5刚好也是20元”。“各位同学的思路都很清晰,我们的学习对于铅笔的消耗比较大,所以大家都会选择多购买几支铅笔,很好”。教师在讲解该课程时通过深化生活场景为小学生营造商店购物的氛围,增加小学生对于人民币认知的同时,还可以丰富小学生生活实践的经验,进而在模拟商店购物的过程中实现运算能力的提升。
        (三)拓展课外教学,塑造空间观念
        数学知识的学习包罗万象,仅学习课本知识容易导致小学生数学思维模式的局限性。拓展课外教学就是教师塑造小学生全面思维模式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旨在通过各种非教材的课外知识教导小学生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扩大小学生学习范围的同时,还可以在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放松小学生的身心。教师使用课外教学可以将利用各种事物作为教学素材,不仅可以培育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还可以塑造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如:教师在教学“观察物体”的课程时可以结合之前学习“几何图形”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学习。“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存在的诸多事物都是有具体的几何图形构成的,有哪位同学可以简单的为我们说说呢”教师提出问题。一名小学生拿出抽屉中的课外书籍表示:“老师,这本课外书不打开它就是长方体的,将它打开倒放在课桌上它和桌面可以组成三角形,然后把书本卷起来它就是圆柱形状的”。另一名小学生拿起矿泉水瓶进行补充:“老师,这个矿泉水瓶也包含了许多几何图形,比如从上下看它就是好几个圆形,从正前方看它的瓶身就是长方形的,然后整体看矿泉水瓶的瓶身还是圆柱形状的”。“各位同学说的都很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由多个正方形组成的呢”教师更换角度提出问题。第三名小学生进行回答:“老师,有些大楼外部的玻璃就都是正方形的,然后我们平时玩的模仿也是一个个正方形构成的”。教师通过拓展课外教学的方式,将各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带入到课堂教育当中,使小学生思维活性化的同时,还可以实现课内外知识的融合贯通,在事物分析的过程中完成空间观念的塑造。
        综上所述,数学核心素养对小学生而言极其重要,其中包含的各项技能皆是小学生未来学习成长的必要素养组成。为了保障小学生个人的数学素质稳步提升,教师在数学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结合小学生的个人学习兴趣、学习状态、学习能力等多方面,从根本上推动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进程,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育事业的现代化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尤白凤.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J].考试周刊,2018(38):105.
[2]韩涛.试论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6):104+106.
[3]王贝贝.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中华少年,2018(08):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