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平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乌沙小学 523858
摘要:德育教育工作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化和高质量的德育教育实施,对于小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和未来的较好发展有重要的促进意义,还需要小学班主任进一步提高自身认识,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对策和方法,积极地强化德育教育实施,继而为学生较好的发展和提升助力。本文将从三个主要方面,就小学班主任如何开展有效化和高质量的德育教育工作进行讨论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实施;对策
当前,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和实施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德育教育目标不够明确、师生沟通不到位、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还需要小学班主任同行积极地树立问题意识,不断地探索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的对策和方法,并积极地在具体的德育教育实践中检验这些策略是否有效,继而强化德育教育实施,为学生较好发展和提升助力。
一、提高重视程度,明确德育目标
小学班主任对于德育教育工作是否重视、重视的程度是高还是低,对于后续的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和实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但从实际的德育教育实施过程来看,部分班主任同时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理念的影响,对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且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标设计不够合理与有效,最终影响到后续的德育教育实施,也不利于学生的较好发展和提升,还需要小学班主任对此进行反思和总结。
一方面,提高重视。需要小学班主任积极地提高自身认识,全面认识到有效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和实施的意义所在,并积极地将高质量的德育教育工作和助力学生道德修养提升、良好人格塑造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自身思想认识,为后续的高效德育教育实施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要明确德育目标。在具体的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需要班主任结合实际的需要,合理科学的定位德育教育目标,并进一步提升德育教育目标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还要积极地将短期目标和中期目标相结合,有效的明确每小节课的德育教育目标,继而为后续的高效德育教育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沟通技巧,有效强化交流
在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需要小学班主任积极地强化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也只有积极开展有效化和高质量的沟通,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地帮助学生进行解决,但是从实际的交流沟通情况来看,部分班主任同行存在沟通效益不高等突出问题,使得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效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还需要班主任积极地注重沟通技巧的运用,以不断强化沟通交流。
一方面,倾注浓浓爱心。沟通是不能是冷冰冰的沟通,还需要班主任在具体的沟通交流中融入情感,倾注自身浓浓爱心,如在沟通中班主任不妨从学生的衣食住行说起,积极地关注学生的生活起居,尊重学生的人格,积极地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真正的在沟通中充满对学生的爱,也只有这样的沟通才能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另一方面,要注重技巧的应用。例如,在沟通中要合理地选择地点,并在具体的交流中敞开胸襟,和学生讲心里话,要积极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要在交流中做到公平、无偏私,真正的让学生信服班主任的谈话,进而强化德育教育实施。
三、引入多样活动,充分带动参与
如何有效带动学生参与是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班主任所要探索的热门话题,但是从实际的德育教育实施情况来看,还存在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学习参与兴趣不足等突出问题,使得最终的德育教育效果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还需要小学班主任积极地强化自身认识,并积极地在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引入丰富化和多样化的活动,以不断地带动学生参与,进一步强化德育教育实施。
例如,班主任可以组织开展“班级好人好事分享”活动,引导班级学生积极地将班级中表现优异,如学习刻苦、乐于助人等的事迹进行搜集和分享,引导学生结合这些事迹来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并积极地向这些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学习,进而充分带动学生参与。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开展以“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的德育演讲和辩论会,引导学生在演讲或者辩论中理解做一个有道德有修人的意义,并探索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进而全面带动学生参与。当然,在德育教育活动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认真进行活动准备,积极地强化活动组织和实施,并在活动中较好的维持秩序,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还可以积极地进行活动总结和归纳,进一步提升德育教育活动开展效益,进而全面带动学生参与,真正的让学生融入到德育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总之,小学班主任同行要进一步重视起该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积极地探索和研究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和对策,并在具体的德育教育实施过程中明确德育教育目标、强化师生交流互动、充分带动学生参与等,进一步在德育教育实践中把握有效开展德育教育的规律和对策,继而强化德育教育实施,为每个小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和未来的较好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于莉.小学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32.
[2]史永杰.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工作[J].中国培训,2016(0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