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材主题图作用,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0期   作者:张燕芳
[导读]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具有文本材料所无法替代的作用,用好教材主题图,
        张燕芳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青口宏屿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具有文本材料所无法替代的作用,用好教材主题图,能够让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基于此,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在指出主题图在课堂上的运用优势,然后尝试提出运用教材主题图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优势;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犹如一本书后的主题索引,包含了主题、关联和信息资源出处三个要素,如果教师在常态的教学中能够重视对主题图的灵活运用,深入挖掘其编排特点和作用,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促进教材资源的充分利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主题图的运用优势
        教材主题图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更易唤起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小学生通常不喜欢按部就班地讲解知识,对主题图中呈现的情境进行分析,挖掘其蕴藏的丰富信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数学知识学习的枯燥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二是具有一定启发引导性。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主题图,能够使其自主发现隐含的数学问题,并由此产生了解新知识的欲望。三是具有学生熟悉的生活性。教材中的主题图都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的生活化的背景,数学知识就巧妙地植入在其中,能够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二、小学数学教材主题图的运用策略
        (一)合理把握主题图呈现时间
        主题图的运用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上信手拈来,盲目运用的,而是要在恰当的时机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上面。这就是考验教师对教材主题图的了解以及对教材知识点的解读能力的时候。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好主题图呈现的时间,从而在学生思维的障碍处、知识理解的存疑处进行干预,帮助他们理顺思路。
        需要数学教师注意的是,虽然主题图具有显而易见的教学优势,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也不能过分依赖,不然就会降低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性,也容易本末倒置,影响教学目标的最终达成效果。另一种情况,就是部分数学教师对教材中主题图的解读不到位、不全面,运用得不充分,主题图的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就是一种对浪费教材资源的行为。因而教材主题图的呈现需要教师掌控好“度”。
        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化静为动的方式呈现主题图,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主题图活起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观看动画或者游戏表演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的脑细胞,使之积极地投入到主题图演绎出来的动态情境中,享受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比如,教学五上“可能性”这一课时,教材中给出的主题图情境是学生们抽表演节目、摸棋子、摸球,这些都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生活游戏,能够触动他们好玩的天性,大大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观察情境、发现信息、体会核心三个角度,由表及里地发掘教材中给出的主题图在此处的作用,并提前给学生准备好类似的道具,让学生当堂进行试验,从而通过动手操作水到渠成地完成本节课关于可能性的教学任务。
        (二)根据实际改变删减主题图
        尽管教材中编排了很多色彩鲜艳、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主题图,让教材文本更有可读性,充满童趣。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全部都要带领学生观察一遍,而是要进行选择,否则就会让学生没有了新鲜感,将主题图完全当成是普通的图片来欣赏。所以说,数学教师有必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对现有的教材中主题图进行删减。
        例如,五下教材中“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这一部分内容,提供的是一家三口分饼的主题图,小学生对这种场景比较熟悉,观察的兴致不大,此时,教师完全可以将该图在课堂教学计划中删除,给学生展示一张披萨的图片,然后要求学生用课前发的白纸制作一个圆,代表披萨,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着分一分,这样一来,既能调到学生的参与欲望,还引入了新的主题图,很好地辅助了教学活动。
        (三)依据主题图丰富教学情境
        分析教材中的主题图可知,蕴含的信息都是比较浅显的,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这些图产生仔细观察的欲望,并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数学教师可以以现有的主题图为基础,进行拓展,提供真实的情境。如一下中“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这一课中,开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书店借书的主题图,笔者以此为模板,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玩具店情境,标上每种玩具的价格,然后给学生分发钱票,用来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在这个买卖玩具的生活情境中,他们会涉及到计算手中有多少钱、能买多少玩具,买完后还剩下多少钱,售货员需要找给顾客多少钱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拥有了更多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机会。
        (四)深挖主题图内涵巧妙使用
        教师对教材主题图内涵的理解是其在课堂上有效利用的前提,因此,课前要对主题图中的信息进行深入挖掘,明确其呈现的目的,并在实际教学中创造性运用。比如,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中给出的主题图是很多学生在一起分月饼、分西瓜、分水果,教师就要明确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具体分物时,用以前的学过的数不能表示要分的数量,由此就会巧妙地引出分数的概念,借助主题图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分数源于生活中分物的需要。
        三、结束语
        总之,数学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展现在自己的教学才能,在课堂上重视教材主题图的作用,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阅读,从中提炼重要信息,并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主题图,增加小学数学课堂的活跃度,收获预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汉文.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运用有效性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2019(31):132-133.
        [2]欧阳锦华.浅谈如何合理运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J].考试周刊,2019(60):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