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瑶
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城郊新颜中学 413200
开放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而言的,主要是指在教学内容、教学思维、教学形式、教学时空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开放。在历史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本文就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尝试,谈几点本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开放式教学的体会。
一、开放式教学的特点。
1、注重在认知过程中的自主探索。
现在的学习已不单纯是文化的传递和复制,而是一种科学与文化的再创造,因此我们在设计和展示开放式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努力强调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即学生通过个体的探索 才能实现对问题的认知、理解和延伸。如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的“历史擂台”这一环节,各学习小组以打擂的形式展开,例如正方观点为: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是有利的。反方的观点为:大运河的开凿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民不聊生,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双方就可根据论点来搜集材料,组织论据,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来,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用历史观点来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
历史开放式教学内容,常常要求学生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并正确合理地运用个体已有的经验、价值与情感去看待,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获得了认识社会的一般方法与策略。例如主题辩论。教材提供的辩题很多,如秦始皇过大于功还是功大于过。这种辩论,经过唇枪舌剑,论从史出,最终达成共识,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了创新意识。
3、体现出教师的服务性。
开放式教学最大的改变其实在于教师这个角色的转变,我们要从传统的一个讲授者变成一个驾驭整个课堂的“导演”,我们的工作不再是讲授,而是在整个课堂为学生服务。
4、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学生的探究学习需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下才能实现,所以在历史开放式教学中,我们教者要创设一系列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等。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课文内容,开放式教学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使学生由消极的等待条件发展为主动的获取条件,进行创造性学习。例如在讲开国大典的时候,我先播放开国大典的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当时那种举国欢庆的场面,同时感受到我们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5、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开放式课堂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老师与学生在课堂地位的改变,现在的课堂已由教材的知识结构向学生的认知结构转变,由教师的主体地位变为主导地位。只有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充分发挥主导地位,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探讨得到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掌握,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教师只需要适时的指导,合理地点拨。
二、开放式教学运用的注意事项
1、注重重点和难点的拓宽。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突破教材的限制,补充一些历史材料和细节 ,以充实整个历史事件上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多采用媒体教学,创设丰富的历史画卷,这样才能实现图文并茂,同时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突破。
2、拓宽学生的视角。
初中生已处于青年初期,这时的他们思维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更趋成熟,能够从全方位来分析问题,可以比较全面地看待事物。同时,他们对别人提出的观点一般不愿轻信盲从,对某些经过自己深思熟虑的想法也常易固执己见。初中生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应注重突破教材的限制。另外,信息时代的媒体为当今历史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为使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以弥补部分教材内容滞后之不足,教师引导学生适当地接触某些新观点和新视角也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尝试从人类的现代化史、文明史、全球史等全新的角度去拓宽学生的眼界,即要求学生在考虑历史问题时,应从古今中外的历史角度考虑。
3、加大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历史涉及的范围包括经济、政治、科技等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历史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 历史要与政治相结合。 针对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结合时政热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用现实的观点去客观地评价历史。这样做,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也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作用。历史与地理的结合。 历史和地理学科的联系自古就十分密切,历史是空间性和时间性较强的学科,说明历史教学必须加强时间、空间概念教学。史地结合题在平时测验和考试中出现的频率都比较高,这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史地结合,充分利用地图教学,加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历史与语文相结合。 自古文史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形式(有少量的实物形式)记录下来的。
开放式教学,还仅仅是尝试,虽然其优越性不容置疑,但毕竟还很不成熟,很不完善,有待不断充实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