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实现小学低段体育有效性教学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0期   作者:郑洪莉
[导读] 在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郑洪莉
        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学校,611130

        摘要:在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精神逐渐成为体育教师的关注方向。小学低段体育是学生体育运动的开端,也是学生培养良好体育能力的基础。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依然有许多教学问题需要教师解决。下面,本文就对小学低段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低段体育;有效性教学;策略方式
        有效教学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全面掌握教学重难点,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同样也是教师一直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小学体育是小学学习中重要的学科之一,良好的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精神、锻炼身体素质和丰富的运动技巧,这就使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但是,经过观察,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是小学低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在逐渐下降。究其原因,是学生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对此,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发展体育兴趣就成为了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
        一、设计体育游戏,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在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使然是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和快乐之后,才会不自觉的想要去完成这项任务。但是,由于教师过分注重教学目标的完成以及学生成绩的提高,会让重复练习高强度的体育项目,既没有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也忽视了学生身体的实际情况。导致低年级的学生在沉重的体育运动中,提不起运动兴趣,也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需要教师要了解低年级学生喜欢趣味性、轻松的特点,将游戏设计到体育运动中,引起学生的注意,发展学生,让学生自觉加入体育练习中,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教学效果。
        例如,在练习小篮球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游戏设计到体育练习中,从而引起学生的运动注意,发展运动兴趣。在体育运动中,教师设计体育游戏,“传球游戏”。在体育运动中,教师先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可以分为三个小组成一个三角形站立。接着,教师教师指定一位排在小组前面的学生,将手中的篮球传给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当学生传球完成之后,需要快速跑到队伍的后面。以此类推。最终看看哪个小组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就获得胜利。将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告知学生后,学生都跃跃欲试,都想获得游戏的胜利。当然,获得胜利的小组教师可以给予相应奖励。为学生设计体育游戏,能够有效让学生激发出运动的乐趣,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开展科学体育,拓展学生运动知识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依然固守着单一的教学方式,仅用口述和身体示范为学生讲解体育运动的技巧和知识。低年级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无法提高自己的运动兴趣,运动效果明显变差。而为学生开展科学体育教学方式,能为学生带来丰富的体育运动知识,学生更愿意进行学习和运动。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科学技术,将信息技术和体育相结合,运用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体育运动,拓展学生运动知识,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体育运动之前,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中搜集一些相关的运动项目,让学生了解,如,跳远、三级跳远、乒乓球等运动。并且将这些内容整合为微课形式,教师将文字添加进去。然后,在体育课程中,教师为学生展示这些内容,让学生欣赏和观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现在我们锻炼的体育内容只是体育运动项目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运动项目是我们没有接触过的,所以,我们要努力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争取在未来的时候,可以用的上。”当然,教师所制作的视频,可以通过互联网发送到学生家长的移动平台上,让学生在课后不断欣赏和观看。运用这样的体育方式,能让学生保持体育运动的动力,同时还能拓展学生的运动知识,丰富自己的体育知识。


        三、组织小组比赛,锻炼学生团队精神
        在体育运动中,团队精神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体育精神,团队体育也是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的显现。在体育团队训练中,经过团队配合,学生的体育能力能够有效发展,团队协作能力也能提高。所以,教师要依据团队精神为核心,为学生设计适合发展体育能力的团队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部相互帮助、相互竞争。这样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强化自身体能,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低年级体育运动中,多人跳绳运动就是一项团队运动项目,需要学生共同努力,才能获得较高的成绩。因此,为了更好的锻炼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在体育运动中,教师先将学生进行小组分配,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4组,每组大概10到15人左右。之后,教师告知学生相关的比赛规则:在多人跳绳运动中,每个小组选出两位学生进行甩绳,剩下学生依次跑道绳子下面,跳完之后要立刻离开。如果绳子没有停止,就为小组记一分,最终看看哪个小组获得胜利。接着,学生就在小组商量中,推举了两位学生甩绳,其他学生跳绳。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既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反应能力以及弹跳能力,还能帮助学生获得团队协作能力,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
        四、运用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思维活跃、培养学习习惯的最好时期,在此阶段需要教师运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但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状况一视同仁,使用统一的锻炼方式。在这样的体育锻炼中,部分学生由于身体上的原因,无法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出现质量不达标的现象,容易降低学生的体育兴趣。因此,需要教师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充分了解学生的体育成绩、身体素质、协调能力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
        例如,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无法完成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运用分层教学,不仅尊重学生的个体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体育运动中,体育综合能力较好的学生会被分到一组,体育综合能力中等的学生会会被分到一组,而体育综合能力薄弱的学生则会分为一组。而教师就可以为不同体育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体能训练。最后,经过合理的分层运动后,学生的体育能力都有了提高。为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能对症下药,可以让不同体育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体育提高。
        五、积极进行评价,树立学生体育自信
        树立学生自信也是实现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学生最喜欢的就是被教师表扬。当学生获得教师的表扬后,学生精神上会产生喜悦的心情,也会激发出体育运动的乐趣,让自己自愿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从而实现自信感的提升。所以,需要教师注重评价的过程,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要及时鼓励学生。可以通过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及提升了学生运动自信感。如,对于前几次体育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找到学生的进步点进行表扬,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果的。这样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或者,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可以通过体育知识技能、体育问题解决、上课态度等多种方面进行评价,而不是从一方面评价。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从而树立自信心,最终实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运动知识、运动技巧,还需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以有效教学为目标,通过运用设计体育游戏、开展科学体育、组织小组比赛、运用分层教学以及积极进行评价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体育运动,让学生发展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能够自愿加入到体育锻炼中,强化自己的身体素质。并且,在不断的运动依旧能够保持对体育的兴趣,从而提升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慧红.小学低段体育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分析与思考[J].田径,2016(5):1.
        [2]高留红.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基础教学内容的开发与思考[J].运动,2016(12):20.
        [3]钟红玉.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1):100-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