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龑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吴绫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的构建高效音乐课堂,基于音乐新体系理念,以德国的奥尔夫、匈牙利的柯达伊、瑞士的达尔克罗兹的三大音乐新体系为根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发挥音乐对人的教育意义,构建生动的新时代小学音乐教学课堂,合理开展课堂,提升学生的音乐歌唱表现力。因此,本文以小学音乐为载体,结合教师的亲身实践,对“基于音乐新体系理念,优化小学生音乐歌唱表现力的研究”这一论题进行详细的个人观点说明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体系理念;歌唱表现力;实践意义;研究方法
小学音乐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人的发展作为目标而进行音乐教学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天赋与潜力,营造新时代背景下有声有色的音乐教学情景,营造体态化律动体验的音乐教学练习,营造乐器化节奏精准的音乐教学练习以及营造表演化真情流露的音乐教学表达,增强学生歌唱的自发性与主动性。
一、音乐新体系的概念意义以及教学实践意义
音乐新体系即世界三大音乐体系教学法的融合,分别为:德国的奥尔夫、匈牙利的柯达伊、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新体系的新就在于其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也更进一步,学生的基本音乐情感体验,基础音乐活动经验都在可以在音乐新体系的构建下获得新的收获,新体系的基本特点是“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以学生掌握系统的感性音乐经验为基本教学目标;以感性音乐活动过程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实现自主情感体验为基本教学要求;以内心音乐联觉为重要音乐能力;以音乐实践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途径,教师通过音乐性的活动过程,实现了以生为本的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目的,增强了学生内心对音乐的感知、体验与理解,丰富了学生对歌唱的学习经验,优化了学生潜在歌唱表现力。
二、小学生在音乐教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原因
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音乐教师需要自身有较强大的乐理知识与演唱功底,这样在进行教学时才能自然、高效地为学生做出一个良好的榜样。然而,在常态课中大多数教师多属于机械性教学,对于歌曲、乐曲直接给出,没有及时引导学生的充分感知音乐,未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过分拘泥于教科书文本内容,缺少对学生的歌唱实践教学,过于看重理论化,缺乏对每一位学生歌唱需求的观察,这样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没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机会。
三、基于音乐新体系理念,优化小学生音乐歌唱表现力的研究方法
(一)营造新时代背景下有声有色的音乐教学情景,感知音乐歌唱意境
音乐中的歌唱表现力是一个需要逐渐培养的品质,小学音乐教师要深入发掘学生的特性与品质,运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于音乐感知的能力。基于音乐新体系理念,教师可以开展多媒体音乐课堂,运用图片、视频、动画、录音等形式进行课程的教授,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整体性感受。学生在观看图片或视频的时候,可以更好地展开联想,用心体会,这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歌曲的学习。新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多媒体是打开课堂的新媒介。在课堂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快进入音乐场景,感受其中的乐趣,刺激学生的感官,体会内蕴丰富的意境,增强音乐情感的代入感,从而优化学生潜在的乐曲审美力与歌唱表现力。
例如,在讲解《找春天》这首歌曲的时候,笔者通过信息技术创设有声有色的音乐教学情景。笔者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几幅春天的动画图片,美丽的春景图吸引了学生的目光,之后笔者播放春天的歌曲,如《春天在哪里》,《最美的春天》,歌曲的伴着文字的流淌,学生更能感受春天的美丽与温暖。
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时就会进行思路的整合,从而提升了对于音乐的理解力,只有实践能够让人真正的理解和欣赏音乐,仅靠听音乐是不够的,学生感知音乐歌唱意境,才能增强学生的歌唱体验及表现力的。
(二)营造体态化律动体验的音乐教学练习,增强音乐歌唱能力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增强学生的“体态律动”,指导学生进行动作的练习来提升节奏感,学生在节奏的训练中可以发展听觉、音乐能力,节奏名的使用,使节奏时值“符号化”,具有可读性,训练时通过口读、手拍强化学生对节奏的印象。例如,柯尔文手势就是一种形象具体的音乐教学载体,其具有线谱高音和简谱形象的“图谱”,是“具有音高的指挥动作”,在讲解曲目时,教师可以指导小学生自由设计动作对应乐句,用高低连贯的动作表现曲调,为学生打好一个基础。
例如,在讲解《理发师》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指导学生进行节奏的练习,我指导学生用手拍出节奏型:x x | x x |(板书),并请同学们来模仿并用da读出来,学生经历了一个从原始到较为成熟的音乐思维过程,践行小学音乐歌唱教学新常态的教学。
(三)营造乐器化节奏精准的音乐教学练习,感知音乐歌唱韵律
小学音乐教师要营造乐器化节奏精准的音乐教学练习,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简易的乐器,比如说手铃、沙锤、木鱼、吉他、口琴等乐器,学生一边结合乐器的演奏,一边进行歌曲的学习,这样的曲目学习才会更深入,提升了学生对于音乐的认知,尤其是学生在合唱的时候,融合乐器的演奏让整体的合唱更具生动性与节奏感。乐器教学使用奥尔夫打击乐器,不仅能有效训练节奏和让学生在直接体验到音乐的美感,还能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音乐的艺术性活动过程为主要教学内容,让音乐属于每一个学生,增强课堂质量。
(四)营造表演化真情流露的音乐教学表达,培养音乐歌唱品味
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歌唱为音乐教育手段,唱歌是任何人都能参与的,所以说普及音乐教育是切实可行的。教师不仅要提升学生的乐理基础知识,还要适当的开展综合的实践性演唱活动。在学生的演唱前,教师可将学生的声乐练习融合在情境中、体态中、律动中,让专业性较强发声方式趣味化,适应小学生的天性让声音自然而然的发出,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真正的热爱。
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课上指导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比如说合唱团、吉他社团以及话剧社等,这种具有扩张性的艺术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表演自信,提升课堂趣味。例如,在讲解《花木兰》这一课的时候,笔者就开展了实践的音乐合作化高效课堂。戏曲是我们的国粹,作为祖国的花朵,学生要继承并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戏剧表演不仅是一种表演剧目,更有许多深意,探索艺术感觉,提升自我人格精神的塑造,如《橘树尚且性刚强》、《报花名》等剧目都可以让学生欣赏,还有经典的作品《唱脸谱》。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设备构建课堂,让学生在赏析中了解京剧的流派与名家。营造表演化真情流露的音乐教学表达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歌唱品味,提升小学歌唱教学的音乐性,优化小学生音乐歌唱表现力。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师要积极的开展教学课堂,培养音乐素养,营造新时代背景下有声有色的音乐教学情景,体态化律动的体验,乐器化的精准节奏学习,真情流露的表演,以不同的教学手法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意境、节奏、韵律、品位等。
参考文献:
[1]聂冬梅.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6(10):205-206.
[2]王春艳.小学合唱对个人素质培养的重要性[J].戏剧之家,2012(15):165.
[3]蒋珊.非洲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如何运用非洲鼓与教学相结合提升学生节奏感[J].黄河之声,2016(10):112-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