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音乐体验式教学的应用探索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9期   作者:易艳清
[导读] 笔者依据新课标理念,首先简单客观地分析了传统音乐教学方法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弊端
        易艳清
        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第二小学 523460
        [内容摘要]笔者依据新课标理念,首先简单客观地分析了传统音乐教学方法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弊端,阐明了音乐教学应贯穿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原则,然后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认为可以以动为主线,并动静结合,情景交融,重视情境教学、发挥挥创造力,诱发心中美感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快乐 兴趣 体验 创造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而且能开发智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儿童天生都喜欢音乐,都是小小音乐家。要使学生真心喜欢音乐课.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笔者认为根据其身心特点应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让学生身体动起来,在快乐中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兴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一)利用身边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针对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在教学中巧用实物、实验演示,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停电我无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我思考着怎样上好一年级的《龙咚呛》这节课,歌词按照节奏会读之后,刚一打开录音机听范唱,一个孩子听到音乐后就脱口而出:"开始唱戏了!"随后使劲地在"龙咚龙咚呛龙咚呛呛呛"这一句"呛"的字音上用铅笔在他的文具盒上敲了一下。这一举动提醒了我,何不让全班同学一起来?这样既可以掌握旋律,又可以增添兴趣。于是我提出了:大家认真听音乐,当你听到"呛"字时,就用铅笔敲一下文具盒。这一来教室沸腾了,又很快静了下来。第一次没有按要求做到,所有的衬词"咚咚咚咚呛"全敲了起来;第二次在教师强调了要求之后,95%的学生能够作到。学生的兴趣极度浓厚,每个学生都特别投入地听着音乐,嘴里唱着歌词,惟恐再漏敲掉一个"呛"字。下课铃声响了,学生还要求"再敲一遍"。
        (二)让学生进行表演,体验乐趣
        《动物说话》是国家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社音乐教材第一册中的第四课。本刻围绕着“可爱的动物”为主题,让学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在歌声与演唱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在聆听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于是我进行了以下的教学设计:首先,请大家听音乐分组各自表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看谁模仿的像?最可爱?接着,我反复播放《动物说话》伴奏音乐,学生分组自由表演。在表演前,我事先提醒他们注意用耳朵聆听,跟随音乐的旋律、节奏,自由表现出最美、最可爱的文明小动物,果然我看到许多可爱小动物栩栩如生的造型,音乐也在他们的大脑中产生印象,从而真正在表现中获得音乐的情感体验的乐趣。少年儿童的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因此,音乐教学已成为促进学生全身心健康发展、塑造“创造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以动为主线,重视情境教学,让学生情感动起来
        情境教学是指在音乐课堂上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必要的,也是关键的。

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一)以真实的环境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布置环境,创设情境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布置一个特殊的音乐教室:在教室中,张贴各类音乐图片和用硬纸剪成的各种音符,放置各种头饰、演出服装、打击乐器等。
        2、模仿游戏,感受情境
        根据教材的需要,我会让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如一年级下册《长鼻子》这一课,我让学生一边听音乐一边模仿小猫、大象、小鸟、小兔子的动作走进教室,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能够表现各种各样的音乐形象。这些音乐形象都和小动物有关,在无形中把学生带进了动物王国里。根据小学生喜爱小动物的心理特点,特设计了这种听音乐进教室的形式。
        (二)利用画笔展示情境
        音乐和美术是相通的艺术。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力。让他们把听音乐的感受用画笔画出来,音乐从抽象到具象,更能深刻理解音乐的内涵。《小雨沙沙》一课,我让小朋友画画美丽的春天;《闪烁的小星》一课,小朋友画了星星闪烁。特别是教《数鸭子》一课时,我在黑板上用蓝粉笔画了清清的河水,并把歌词写在上面,小朋友自主到黑板上画上自己喜欢的小鸭子,不一会儿,一副可爱的“鸭子戏水”图就画好了,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造,学生更主动更有效的学习了。
        三.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发现,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这样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思维不断活跃,敢于想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使学生牢记了歌曲中的重难点,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歌词创编上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兴趣
        歌词教学是学习歌曲的重点。歌词表达的是歌曲的内容及情绪,是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环节。歌曲学会以后,让学生自己深入理解歌曲,去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因此,歌词创编过程也就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如:人教版第二册《长鼻子》一课,学生已经学会了歌词:小象小象你的鼻子真呀真正长,告诉你我的妈妈鼻子也很长…… 
        我启发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脑,展开想象,也编写一段歌词,然后展开评比:谁创编的好?学生们都放声唱起来,顿时,教室里充满了歌声。有的学生不仅创作的歌词很好,而且唱时音调也很准。有的同学这样创编的《小象》:小象小象你喜欢吃什么呀,哎呀呀我最喜欢吃青草……
         (二)在表演和打击乐器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为歌曲配上打击乐器,不但可以烘托课堂气氛,还能表达歌曲气氛及孩子们内心喜悦,再通过几个简单的动作,更会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这样做,也符合孩子们好奇好动的心理。对于一些情绪优美、抒情的歌曲,首先要求学生选择适合歌曲伴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碰钟、铃鼓等等。然后再请同学们为歌曲设计伴奏型,并请学生考虑,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等?如第一册《过新年》一歌,表现了过年时热闹、喜庆、祥和的场面和气氛。教师先是询问学生每年的春节是怎样过的?同学们马上想到了放鞭炮、踩高跷、扭秧歌等活动。加上歌词中出现了“咚咚呛”的词语,学生们听出这就是民族的锣鼓声,马上想到《过新年》这首歌用打击乐中的锣、鼓伴奏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他们便随着歌词中咚呛的出现,也用手中的锣鼓给了大家听觉上的音响。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能否再创设一些过年的气氛,许多学生便主动要求到前面进行秧歌舞表演。他们手中拿着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彩带,边唱歌边随着节奏扭动身体。这种场面,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身着节日盛装的秧歌队翩翩起舞的场面,活生生地表现了歌曲内容。
        综上所述,低年级音乐教学要抓住“动”这一条主线,并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教师应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课就能稳操胜券,达到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冯雨曦.体验式教学下的小学音乐教育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20(01):83-84.
        [2]汪晓旭.小学音乐体验式教学的实践及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