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榕
哈尔滨市哈达小学校 150001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综合性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也促使学校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人心的背景下,越来越注重德智体美劳这些学科,在学生学校生活中的具体落实情况,所以小学音乐课堂也越来越得到了重视。并且随着现代物质条件,普遍得到提升,大部分的学生也有了一技之长,而这更利于小学音乐课堂的开展。所以针对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师就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鉴赏能力;流行歌曲;经典作品;小组讨论;信息技术;联系实际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一些流行的歌曲,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音乐课堂本身就有一定的趣味性,但是如果教师一味的带领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相信学生聆听起来也会有些枯燥乏味。但经典作品一定不可少,因为它是帮助学生明确好坏的一个基本标准,虽然音乐是十分感性的一门学科,没有十分固定的标准,但是经过时间的磨砺和众人的评判,有一些作品是被公认的,而这些经典作品,则可以带动学生鉴赏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地进行讨论,大胆发表出自己的看法,不要局限自己的思维,这样才能形成自己更加独特的鉴赏角度,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吸收别人的观点。并且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一些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使学生聆听一些较为经典的作品,优化课堂上的时间利用。最后,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展开思考与联系,把自己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一、结合流行歌曲
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不拘一格,不喜欢过于束缚的纪律,而音乐课堂本身就有一定的自由,所以这时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对音乐课堂已经存在的好感。比如通过流行的乐曲进行课题的引入,将会带动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其中。教师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就可以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发现他们所喜爱的歌曲是什么?那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也会觉得更加有趣,也会觉得自己的意见被认真采纳。
例如,在教授“外婆的澎湖湾”时,相信大部分学生对这首乐曲都不陌生,这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欣赏这首歌曲,也可以鼓励那些会唱的学生进行表演。在现代物质生活如此丰富的当下,一定有许多学生身怀才艺,所以教师就可以积极地鼓励他们,大胆展示自己,帮助他们树立更多的自信心,从而对音乐课堂产生更多浓厚的兴趣。而通过这些环节的引入,将会活跃起整个音乐课堂的氛围,带给学生更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把这种欢乐的情绪,渲染到每一位学生。
二、鉴赏经典作品
音乐的学习并不是天马行空,肆意而为,它也有一定的规律,也有自己的一套章法,虽然音乐是十分感性的学科,但是对于那些较为经典的作品,已经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众人的评判。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起来绰绰有余,但是教师也要注意到,小学阶段学生主体的特殊性,不能向学生讲解过于深奥的理论知识,可以赏析一些经典但不久远的作品。这样学生比较熟悉,同时教师也可以,以此为模板向学生讲述一些旋律,曲调的经典所在。
例如,在教授“歌唱祖国”时,相信学生对这首歌曲并不陌生,在每年的国庆节更是耳熟能详。所以学生对于这首歌曲已经十分熟悉,这时教师就可以也带领他们分析这首作品的经典所在,比如针对比较悠扬抒情的那一小节,教师可以先使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或是你觉得在演唱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地方?这样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索,以及教师的指导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这首曲子背后的一些原理,那么学生在以后演唱这首曲子时,也会更富有感情。
三、鼓励小组讨论
正如前文所述,音乐并不像数学这种学科,有十分固定的答案,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不要僵化他们的思维意识,而是要鼓励他们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间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因为每个人根据自身的感受,经历的不同,都会有不一样的理解,而通过小组的分析,也能使他们学会吸收别人的观点,形成更加深层次的思维逻辑。
例如,在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这是一首每个中国人都会演唱的歌曲。所以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就可以结合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当时中华民族所面临的磨难,这首歌每一小节之间的曲调等不同内容,使学生自己展开分析。使他们谈一谈自己在聆听过程中的感受,也可以根据自己所了解到的一些内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或是你觉得在演奏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或是一些技巧等等,都可以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分享。
四、利用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早已运用到各个行业中,学校教育更是如此,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大大减缓,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升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并且它也更加切合现代学生的学习环境。所以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就可以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教师通过播放一些视频或是历史背景,都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加深入直观的印象,也能够加上他们对于音乐背景的了解,这都有助于他们更加深刻和体会每一首曲子背后的感情。
例如,在教授“春江花月夜”时,我会先向学生播放这首曲子,并且使他们认真聆听,能够分析出这首乐曲中,所运用到的乐器有哪些?那你能不能结合整首曲子的基调,和你自身的感受,谈一谈这些乐器,都代表了什么样的情绪?或者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片段?这些都可以使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而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也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体验。
五、联系实际生活
音乐这种艺术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也是来自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就不仅仅要局限在教材上的内容,也不能仅仅局限在所谓的乐器上,要知道人类的嘴,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可以发出声音。而这些声音,可以谱成不同的曲调,哼唱出不同的旋律,其实这也是艺术的一种体现。所以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谈谈自己比较喜欢的声音有哪些?谈谈自己所理解的音乐是怎样的?这样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编花篮”时,这首河南民歌,就体现出来了河南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它就是人们在日常劳作过程中,所哼唱出来的一首曲子。那么教师在教授这首曲目时,就可以使学生展开分析和探讨,你所了解到的风俗有哪些?你还知道哪些比较有名的民歌?能不能结合他们的生活展开思考和联系,谈谈有哪些特色?这样也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更深层次的理解,音乐并不是钢琴上的白纸黑键,也可以是田间劳作时的旋律。
总之,对于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而言,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思维逻辑的培养,能够真正带动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首先,可以通过一些学生较为熟悉的乐曲,进行课题的引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对音乐课堂更有好感,更有兴趣,也更富有积极性。其次,一定要结合经典的作品,帮助学生树立基本的音乐理念,帮助他们明确好坏的标准,音乐虽然没有十分清楚的标准和界限,但对于一些较为经典的作品,仍然是为公众所认可的。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的讨论,形成自己比较独特的看法,也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感兴趣的音乐类型等等。并且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利用信息技术书,这样可以提升课堂上的教学效率,优化时间的利用。最后,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观察不同的音乐,不要仅仅局限在教材上的内容。
参考文献:
[1]陈晓丹.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4)
[2]王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