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群珍
浙江省东阳市千祥镇三联小学 322124
摘要:小学是学生初步接受语文阅读系统性学习的阶段,也是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支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其中仍旧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影响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因此为了转变这一教学现状,提高小学阅读阅读教学效果,需要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师优化自身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对科学有序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
阅读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未来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对于小学课程学习自然也不例外。阅读能力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功,是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与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而阅读课程教学作为学生阅读学习的主要渠道,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新时代教师应注重更新自身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阅读教学指导,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阅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作为要认识到只有通过有效的阅读,才能够为学生打下夯实的读写基础。而对于有效阅读策略的探究与实施,就成为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阅读不够重视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的部分,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来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要求,但纵观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虽然在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下,取得了很多令人可喜的成就,却还是有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教学关注和重视程度都不够。从教师层面来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对于教材内容的讲解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表达越来越重视,许多教师却仍是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教学的精力着重放在教材讲解上,对阅读教学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从学生层面来说,很多学生认为阅读学习对于语文成绩提高不明显,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课堂讲的或者是教材中的内容基本上不考,重视程度低,这也会影响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教师教学模式单一
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是的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形成切实的对话,教师的教学方式运用应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为目的,以此促进学生对于文本知识的学习,对于文本情感的体会。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这些教师已经放弃了本应属于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和自主交流的时间,基本上使得课程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在灌输式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语文学习并不是出于自己的意愿,而是像完成某项公式,这样的教学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率与效益。同时这一单一教材讲解的方式,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素养的培养也没有多大价值,既不符合素质教育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也会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知识点多且繁杂,对于学生来说需要记忆和运用的知识有很多,面对这一教学情况,教师如果长期使用单一讲述式的方法,为学生进行课程导入、讲解和巩固,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厌烦阅读,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因此为了有效避免这一教学问题的出现,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到多样化教学方式运用的重要性,学会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当前的学习兴趣点以及课程教学内容、目标,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手段,以科学且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运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阅读学习,体会阅读的魅力,感受阅读的乐趣。
以《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为例,在教学开始教师可以以语言为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其中小兴安岭就是典型的代表,下面请大家欣赏小兴安岭的风光。随后播放介绍小兴安岭的多媒体课件,学生们在了解了小兴安岭的地理位置和美丽风光的基础上,自然会激发出学习兴趣,这时候教师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初读课文,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准确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效率也能获得相应的提高。又如在教学《父亲、树林和鸟》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文本中人物角色的对话,在熟读的基础上,以自身的理解对其进行表演展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对于文本的阅读理解也能进一步加深。
(二)加强对基本阅读方法指导
奠定良好阅读的基础方法得当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在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认为学生年纪小就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思索阅读方式,要知道良好的阅读习惯都是从小养起的。面对教材中不同类型的文本,诸如诗歌、说明文、议论文等等不同体裁的文本,教师应在全面把握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上,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方法指导,并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锻炼。通过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可以灵活选择与运用,这样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也能更为有效的应对。
在具体的活动开展中,教师首先应先为学生综合讲述一些阅读方法,像是选读、精读、速读、品读等等,并结合具体的文本类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锻炼。像是在阅读学习《山行》这一诗歌时,由于诗歌短小精练,但其用词却又蕴含着丰富的意境,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品读的方式,逐字逐句的进行文本内容分析。而对于《秋天的雨》这一文本教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速读与精读相结合,先大致通读文本说说主要讲了怎样的故事,再根据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精读重要自然段。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学会引导学生在在阅读过程中做好批注,特别是对于关键词语、重点语句的标注,有必要的话可以做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体会。通过科学的方法指导,让学生的阅读水平获得逐步的提升。
(三)拓展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
虽然教材文本是学生阅读学习的主要渠道,但是教师却不能将其作为唯一渠道。要想切实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益,教师一方面需要高度重视教材的利用,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挖掘教材中生活、情感因素,为学生展开丰富的阅读教学;另一方面应学会以教材中推荐的经典为起点,搜集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带入到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通过课外内的阅读资源整合,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更加乐读、好读。
以《望洞庭》的诗歌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刘禹锡诗歌”这一主题,让学生先阅读学习文本内容,在课程内容教学完成后,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生活中听过的刘禹锡的诗歌,让学生自由讨论发表看法。之后教师就可以顺势为学生拓展《乌衣巷》的诗歌阅读学习,以丰富学生对作者诗歌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定期举办“阅读交流会”,让学生将自己课下的阅读文本带入到交流会中,与同伴进行分享阅读。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定制推荐书单,让学生一周内阅读相应的文本,并在之后的交流会中分享自身的读后感。借助一切与学生阅读学习有利的因素,以促使学生的语文视野获得有效拓宽。
三、结语
只有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才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清醒认识到小学语文阅读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运用才能切实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为学生以后更好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汪淑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阅读的策略[J].学周刊,2019(28):125.
[2]于馨.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J].中华少年,2019(08):73.
[3]沈艳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8(9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