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静
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钢城现代学校 261000
【摘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本文就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小组合作模式、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进行教学,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制定正确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或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达到数学知识与技能、问题解决等获得符合新课标要求的结果,以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第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数学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枯燥抽象的进行推理,而是努力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使用最大的就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平移”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部分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同学们做地铁时都过安检吧,当你把物品放到传送带上传送过去的过程,结合这个情境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在物品传送的过程中,物品的运动方向相同吗?物品的运动距离怎么样变化呢?”通过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创设问题,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来,进而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有效性。
第二,课堂教学中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对数学知识进行发现和探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数学教学中并不是搞题海战术,而是帮助学生抓住数学问题的核心,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数学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具有自己的个人观点,具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充分满足学生的这种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例如,在解答“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关于x的不等式ax-2>x-3a”的题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首先从哪里入手?有哪些思路?是怎么进行思考的?有哪些思路是最简单的解答方式等等,进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答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丰富的想象力可以促进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更有效的理解和记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第一,重视教材知识,不断深化想象。数学教材就是教学中重要的资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课本的研究和扩展还是不够的,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因此,教师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例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方程”时,教师可以利用问题情境将课本中的例题进行加深,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课本上的知识,还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创造性学习提供帮助。
第二,借助教具模型教学,深化想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的知识点都比较的抽象,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如果没有教具模型辅助,学生的想象力只会停留在直观形象上,而不能上升到抽象的层面,为了使学生想象深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教具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帮助学生想象力更具有概括性,逐步形成空间概念。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时,教师可以准备平行四边形的教具,让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边与边之间的数量及位置关系,有助于学生空间概念的构建。
第三,数形结合,深化想象。数形结合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把简单的问题容易化,复杂的问题形象化。
此外,数形结合思想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数形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逐层递进数学知识,是帮助学生高效学习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一次函数及其图象”时,就利用了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三、小组合作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模式在教学中应用已经非常广泛,这种教学方法可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导学引思”实现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第一,科学分组,促进有效合作。虽然小组合作模式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也需要注意要科学分组,保证小组合作模式的有效性,小组内人数应控制在4~6人,而且小组内的成员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性格爱好等合理安排要有相同性和差异性。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小组模式进行讨论、探索、总结,在讨论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二,教师及时引导,提高合作质量。在同学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走下讲台,参与到各小组之间的讨论中,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及时的引导、点拨,帮助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质量。同例是在教学“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利用预先准备好的三角形纸板,找出三边的中点,连接6个点中的任意两个点,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及时的点拨,看看哪些线是学过的,哪些线是之前没有学过的,进而共同总结出三角形的中位线。
第三,开展小组之间的竞赛,提高学习主动性。学习的过程是非常的枯燥单一的,教师可以利用小组之间的竞赛,提高学生竞争意识,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完实数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题目,让学生自行计算解答,回答完毕后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交换互判试卷,教师给出答案,哪组学生错误率最少哪组获胜,小组内成员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小组竞赛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教学效果。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降低教学难度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根据学生情况和学习能力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的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点。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生活日常中经常看到的情境如旋转的电扇、风车、钟表等,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中感受到旋转的现象,有助于学生总结出其共同的特征,并通过思考、分析、总结出旋转的概念。接下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本上的图片,并进行动画演示,学生通过直观的展示观察到三角形ABC按逆时针方向绕点O旋转60°得到三角形A’B’C’,动态的展示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直观化,使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效突破,学生更容易理解,提升学生的数学空间感受和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新教改研究中一个热点问题,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正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真正体现,本文从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现主体性,提高学生自主思考探索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降低教学难度,丰富学生的认知,进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柴改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2]唐文建.探究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J].中外交流,2017,000(001):205-205,206.
[3]李小英,吴登文.应用现代技术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000(00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