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丽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吴绫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与良好的心理状态。现阶段,我们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与全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小学阶段的各个学科教学过程中都应合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正确认知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合理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文就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渗透策略
音乐是小学阶段教育过程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当前阶段的教育过程中,许多家长对于学生的文化课程学习有着较高的重视度,但是对于学生的美育发展却没有较高的重视,虽然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得到全方面的发展,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加出众,为孩子报各种特长班、艺术班等,但是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为孩子带来了心理负担,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而小学音乐课程能够有效满足家长对于孩子各方面的期望,还能够在日常教学活动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能够获得身心健康发展,助力学生综合成长。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综合成长与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成长过程中,学生不仅在生理上不断发育,他们的心理也在不断成长。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相对来说比较小,他们大多对于外界的事物缺乏正确的认知,并且心灵比较脆弱,生活中、学习中的一些小事都能够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在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类型的音乐影响着学生,进而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与事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强化内心,首先,音乐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想象与发展空间,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他们自身的思维能够得到放飞,并且可以随着音乐的变化而不断进行变化,教师在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之前,首先为学生们介绍歌曲的背景与作者背景等,这样可以促使学生的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展开想象,进而有效放松学生的身心。其次,音乐与学生的情感、情绪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舒适缓慢的音乐能够让人身心平缓,激情的音乐能够让人热血沸腾。可见,音乐教学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可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升华自身的情感,进而促使学生实现身心上的健康成长。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营造轻松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信心
课堂环境对于学生的状态与情绪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灵相对来说比较脆弱,对于外界的因素也十分敏感,极易受到心理上的打击与伤害。因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建立起轻松愉悦的氛围,促使学生的身心得以放松,并且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多给予学生表扬与鼓励,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例如,在进行《捉泥鳅》教学的过程中,笔者意识到了由于孩子们都想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在一名学生犯错的时候,其他同学就会有嘲笑他的行为,这样大大降低了的学生的自信心。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们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唱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了自信心,在让学生进行独唱的时候,为了提升他的信心,笔者会给予该学生及时的鼓励与表扬,用语言激励着学生。然后,笔者还会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发现其优点与特长,在学生独唱结束之后,鼓励学生们大胆分享出他的优点,这样能够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在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同时,还能够帮助他们从内心树立起自信,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良好发展。
(二)注重学生个别差异,排除学生的忧虑
由于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与性格特征有所差异,导致了他们在参与音乐课程活动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表现的十分积极,也比较喜欢与同学们一起大声歌唱,有的学生表现比较拘谨,不敢开口。教师需要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正确意识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不断优化自身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排除自身的忧虑,进而合理落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在进行《掏洋芋》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由于自身的声音条件相对来说比较差,有着跑调、变声期等因素,所以不愿意将自己不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就算是一些唱得好的学生,在面对全班同学与教师的时候也会出现害羞、胆怯等心理情绪。笔者及时意识到了学生们的种种问题,让他们适当进行自由活动,进而放松学生的心态与情绪。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合唱,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观察,及时发现比较胆小的、不敢表现自我的学生,并且对他们展开针对性的指导活动,对他们进行表扬与激励,引导他们勇于挑战自我,在课堂中进行适当表演。如此一来,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尊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帮助学生笑出了内心的消极情绪,进而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助力学生的成长
小学阶段由于学校举办的活动相对比较少,而音乐活动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所以教师可以合理组织学生们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综合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例如,笔者组织了学生们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比赛活动,鼓励各个班级自主确定音乐主题,可以是音乐歌剧,也可以是音乐合唱等,要求学生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促使学生们与班级同学一起,尽可能的调整自己的音准、节奏等,进而保证在活动过程中的和谐度。如此一来,学生们在参与排练与音乐比赛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音乐技能与知识掌握程度,同时还可以促使学生建立起集体观念,养成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意识,促进学生自身思想的成长与发展。
总而言之,音乐学科在当前阶段教育改革的背景之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且新的教育改革中强调了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综合发展。鉴于此,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正确意识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从多方面出发,全面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毛海燕.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小学音乐教学之中[J].当代音乐,2016(21):33-35.
[2]周琳.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渗透[J].音乐时空,2016(08):12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