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体育快乐课堂的构建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9期   作者:唐娴
[导读] 体育课程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磨炼意志的课程

        唐娴
        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安场镇中心小学  563400
        摘要:体育课程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磨炼意志的课程,是小学教育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生因其年龄较小,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接受教育过程中除了文化课程之外,必要的体育运动相当重要。因此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体育课对学生的重要性,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为指引,提高学生的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小学体育课培养学生强健身体素质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快乐课堂;因材施教;课堂环境;寓教于乐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期在日常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促进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对于小学体育而言,有大量的课外活动机会,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良好条件。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和基本身体素质,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规划体育课程中的活动安排,构建小学体育快乐课堂,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乐趣,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一、因材施教,把握学生兴趣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处于儿童期,天真、活泼、好动是专属于这个年龄段的显著特点。学生往往对新奇的事物与活动充满着求知欲和好奇心,虽然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处于较低水平,但是乐于尝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有鉴于此,教师应当做到对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不同方面的测试当中对学生的奔跑能力、跳跃能力、投掷能力基本掌握之后,在保证既定教学计划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因材施教、精准施教,将每个学生的潜能激发出来。
        例如,在进行乒乓球的训练时,这是我国的拿手好戏,因此我在上课前首先对学生说:“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水平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那些运动员也是像你们这么大进行乒乓球训练,最后傲立世界之巅的,你们想不想成为乒乓球世界冠军那样的人呢?”学生被我的发言激起了兴趣,说出了如邓亚萍、张继科等乒乓球健将。在乒乓球的挥拍、发球、推球、扣球等动作的教学中,学生对某些技巧不熟练,经过我认真观察分析后,指引不同学生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了解决,提高了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进而提高了学生的乒乓球水平。
        二、营造融洽的课堂环境
        良好的课堂环境是一堂课能够高效率、高质量开展的基本前提,小学体育也不例外。和谐、民主、融洽的课堂环境往往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对于教师而言,做好课堂引导,以丰富的体育经验和个人魅力为学生树立榜样的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安排课程,既不对学生吹毛求疵矫枉过正,也不对学生放任自流不管不顾,树立一个高度负责任的教师形象。

对于学生而言,应当与教师积极配合,在课堂上形成良性的互动,让教师感到教学的成就感,学生在此基础上拥有获得感,在互相配合、良性联动的氛围之下,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立定跳远的过程中,为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我对学生讲:“今天学习立定跳远的相关知识,在讲解立定跳远的基本技巧之后,你们纵身一跃,就会达到孙悟空踩着筋斗云的效果,一个跳远就是十万八千里。”学生被诙谐幽默的课前导入逗乐了,沉浸在欢声笑语之中。这也正达到了我的目的,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就能够在轻松且愉悦的心态下,进行运动技巧的听讲与练习,并最终在实践中获得进步,久而久之就会对体育运动形成一种习惯,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获得一个强健的体魄,还可与愉悦身心,在乐观、积极、向上中进行学习和生活。
        三、寓教于乐,将游戏融入体育课程中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高效开展教学工作的有力助推器,当学生对体育课程中的教学活动充满兴趣并且积极性非常高,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当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原则,注重学生体育课堂主体地位的发挥,将不同形式的体育游戏融入到体育课堂上,让学生在学习运动技巧掌握运动经验中激发自身的兴趣,促进主动学习。教师还可以进行多元化教学,比如进行在小组合作基础上的体育活动,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下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为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插上翅膀。
        例如,在进行跑步练习训练学生体能的时候,不仅可以提高肺活量,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下肢力量。我将跑步练习转换成了接力跑竞赛,本着友谊第一、锻炼第二、竞赛第三的原则,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体育竞赛中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具体而言,我根据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与跑步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成员的组成旗鼓相当,而后讲解运动技巧和跑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再系统的为学生讲解比赛规则,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学生如箭离弦,在运动中风驰电掣,完全融入到了运动之中,不仅提高了体育课程的教学效率,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运动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当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才会更为主动的投身于体育运动当中。兴趣不仅会作用在体育课堂上,还会作用于日常生活中,在持之以恒的体育运动中,学生会逐渐养成运动习惯,这种良好的运动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身。教师应当做到的就是构架快乐体育课堂,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运用到体育教学过程中,在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上,磨炼学生坚毅的意志,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陆林花.让小学体育课堂更有趣味[J].考试周刊,2016(15)
        [2]董玉泉,徐敏.建构小学体育与健康“趣味课堂”的教学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4(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