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岩
黑龙江省佳木斯同江市第二中学
摘要:因材施教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核心素养及创新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成长为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将基于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展开探讨,力求提升体育教学的教学层次及质量,以供广大体育教师参考。
关键词:因材施教;体育教学;作用
引言
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质量及运动兴趣,给予学生更优质的体育精神拓展空间,进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创造力、坚韧意志力等,发挥体育教学的更高教学价值。
一、谈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教学影响,推动着学生及体育教师的教学关系趋向于全新的教学领域发展,现在的社会不仅对人才的文化知识要求很高,还注重人才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及坚韧品质等。因材施教在体育活动中应用更能凸显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促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训练中,引导学生找到体育学习及训练的乐趣,进而实现其身体素质、体育兴趣、体育精神等的大幅度提升。因材施教在体育活动中应用能促进体育教师更加专业的成长。体育 教师要高质高效的开展因材施教体育活动,就需要搜集、分析、认知大量的理论教学知识,并借鉴相关的教学经验,同时体育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状态、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等进行深入了解,在该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专业体育能力、职业素养、教学能力等都会得到锻炼与提升,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体育教学课程。
二、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体育教师的教学主导性有待强化
现阶段,大部分学校都在体育课程中倡导因材施教。体育教师亦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设计了各种因材施教活动,但是其教学成效与教学期待值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是因为体育教师在因材施教活动中并没有切实发挥其主导作用,对学生的训练技能及训练思路不能给予及时、恰当的纠正指导,致使因材施教体育教学活动无法发挥其教学价值。
(二)因材施教体育活动形式化
因材施教是许多体育教师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主要教学路径,但是,由于体育教师对因材施教的认知浅显性,导致体育因材施教活动的开展层次不够深入。部分体育教师也根据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育兴趣等成立了篮球小组、健美操小组、乒乓球小组等体育兴趣小组,旨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及体育精神,但是往往由于技术指导不够、运动设施不齐全等因素导致其难以正常运转。
(三)因材施教体育活动缺乏环境
我国教育通常以班级形式开展教学管理及教学活动,而且班级人数比较多,而体育课程的每周排课频次只有2次左右,同时一位体育教师往往教授多个班级的体育课程或者兼任其他教学管理职位,这种教学环境不利于体育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因材施教体育活动的高品质开展。在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等方面却存在着比较大的不足。
三、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
因材施教应用在体育教学中需要发挥体育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体育教师要明确因材施教活动的教学目标,尊重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个体差异,适时的发挥自己的教学指导作用,确保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正确认知,引导学生的体育学习思路朝向着教学目标发展。学校及教育部门要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因材施教体育活动的培训或者实际观摩,帮助体育教师更好的认知其在因材施教过程中的教学价值及主导作用,促使其更加主动、科学的为学生提供体育教学指导。
(二)落实因材施教实施计划
体育教师要深入认知因材施教并为学生设计可行性的因材施教体育活动。体育教师要基于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分析体育教学,正视并尊重学生之间在体育学习方面的差异,找到学生的体育思维契合点,为学生设计针对性、适宜性的体育教学课程,满足学生对体育教学的需求并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信心及成就感,进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热情的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推动因材施教的高质量落实。
(三)完善因材施教活动环境
学校要给予体育教学足够的重视及支持,切实从体育教学需求出发,建立健全且高质量的体育教学设施,为因材施教体育教学的落实创设完善的教学环境。学校还要尽可能的减少体育教师的教学班级数量,以此来保障体育教师有足够的精力掌握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体育教师在因材施教体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保障活动环境的安全、稳定,并提升学生的安全训练意识,尽可能的规范学生的训练动作及环节,避免因训练意外而降低因材施教体育活动的教学效果。
结语
学校及体育教学要深刻认识到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因材施教活动环境、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因材施教实施计划,实现体育教学方式的科学、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盛颖,万梨.体育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与创新体育教学手段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5):178-180.
[2]陈鹏.体育教学中探究学练的运用研究[J].武术研究,2020,5(08):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