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张晓敏
[导读]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创新型教学方法,深入挖掘教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进行探讨。

张晓敏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四中学区靖海完小  山东  威海  267307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创新型教学方法,深入挖掘教材,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93-02

        1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音乐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具有穿透人心,直击灵魂的伟大力量,学生正处在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以音乐表达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会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和理解。总的来说,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挖掘学生天赋,发展其音乐特长;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品质三个方面。
        2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
        2.1深度运用信息技术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应该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理念与课堂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唱演活动深度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技术为表演提供辅助,使表演者在画面背景的加持下更加生动地对音乐作品进行演绎,观演者在视听的双重感观刺激下加强对于音乐的理解与体会,营造生动活泼的活动氛围,最大程度地发挥唱演活动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小学音乐《卖汤圆》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工作阶段广泛的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图片、视频等数字化资源,在组织学生进行《卖汤圆》表演活动时,利用多媒体播放设备将“卖汤圆”的场景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此背景之下展开唱演,此外还可以根据歌词的变化相应的变换不同的场景,从多个维度加强表演的真实性,给学生创造身临其境之感。
        2.2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人的潜能,开发人的智慧。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那么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穿插一些音乐类的小游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比如,教师演奏曲子让学生来猜,猜不出来的学生就为大家唱首歌,也可以用击鼓或者传花的方式来决定学生表演节目。通过这些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增强了音乐课堂的趣味性与生动性,从而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有效性。
        2.3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音乐课堂中不一定全是积极的影响,也会有不遵守纪律,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发生,老师就得有高度的洞察力和灵活性,来排除这些不良影响。利用孩子期待被肯定、被表扬的心理特点,有效的评价机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是对课堂表现总体给一个得分,这可以包含纪律、回答问题、表演等,教师根据当堂课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判定。
        二是根据某一段课程知识点和技能点掌握情况的评分,这个针对中高年级学生更合适。例如可以在每个周末,进行设置一些跟本周学习内容相关的一些任务,引导学生每周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形成过程性评价。
        三是用于期末音乐课总评的时候,这样的打分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音乐课学习的情况,从而激励其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从而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4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材料主要来源于音乐课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帮助学生挖掘出教材中所隐藏的知识点,并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运用创新型教学方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将音乐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教小学生《小动物唱歌》这首儿歌时,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设置一些互动环节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模仿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课件视频将小动物展示给学生,让小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然后小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小动物真正的叫声,以此比较一下学生模仿得像不像。接下来,教师就弹唱:“什么小动物唱歌,喵喵喵”。学生就会跟唱:“小猫唱歌,喵喵喵”。运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唱出小鸡、小鸭、小羊等这些小动物。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5组织分组探究活动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分组探究活动是一种较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音乐天赋与水平、声音特色等因素,按照具体活动内容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通过组内合作以及组间竞争的形式进行音乐表演,从而达到增强学生音乐表现力、提高学生合作意识等目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例如:在教学小学音乐《采蘑菇的小姑娘》时,教师可以采取分组教学法,将学生每4人分成一组,组内合作演绎《采蘑菇的小姑娘》,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可分声部、分歌词演唱,并且在演唱过程中配合肢体动作,比如在唱到“清晨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岗”时学生要做出在树林和山岗间轻快步行的样子,展现采蘑菇的小姑娘快乐、轻松、开心的心情。
        2.6要改变学生的惯性思考
        “青年学生有一种喜欢用‘思维的眼光’把握大量事实的需要,教师应当满足这种需要。对学生来说,如果他不能体验到自己思考的自豪感,那么他就不高兴进行脑力劳动。为了满足青年的这些智力需要,我们经常采用一些进行专门的‘思考练习’的办法。”
        在学生长期的课堂学习中,大部分学科的老师都会教会他们这样去思考,而音乐课,仅仅是这样的思考,那就会影响到我们音乐教育的核心———审美。在音乐课堂里,我们需要学生放松心情,调动自己的情感去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如果这时学生只能一味地用“思维的眼光”,恐怕我们音乐课堂的价值就很难去挖掘了。
        例如,四年级音乐欣赏课《春到沂河》,书上出示图画,表现了春天的美景。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听一遍,要求在听完音乐后把自己听到的第一感受说出来,然后教师要慢慢地教他们,在音乐的课堂里,一定要把自己的心放在首位,先去发自内心地体会音乐,然后才是去探索、思考音乐,这一切必须是真实的,不是走过场,不是完成任务,不是为了表现给别人看。再引导学生把自己内心真切的感受说出来。
        2.7加强课堂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只依靠课堂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让小学生的音乐特长充分展示出来,并且健康快乐地成长。在音乐课外拓展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活动,要有新的创意与拓展,将音乐与生活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庆祝六一儿童节演出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改编节目并且积极地参与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展示才艺,教师也要定期举办一些音乐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如,乐器演奏、个人独唱、大合唱等节目,这些表演不仅能够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与创作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无限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如多媒体教学法、实践教学方法等,并且深挖教学内容,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小妮.关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探讨[J].家长,2021 (05):137-138.
[2]刘铭.坚持多种方法并用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质量[J].北方音乐,2020(22):190-192.
[3]谭璇.合理运用评价手段,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J].北方音乐, 2020(19):181-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