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纪联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南幢小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德育被推崇到一个新的高度。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许多教育工作者所研究的课题。小学语文具有思想教育、审美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有利因素,加强德育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品德高尚,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语文;德育;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95-01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一个人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没有为教师的责任,就学科特点来说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比较有利于学生接受,另外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能收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作文语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教材特点进行恰到好处的德育教育才是最重要的任务。学生的成长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对于母语的学习学生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起来是不会有太大的困难的。通过语文课程可以给学生呈现一个个鲜活的生活情境,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知识学习与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有机地融化为一体。现在我对语文学科的德育渗透,谈一下几点:
一、渗透于课前预习中
课前预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渗透德育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进行《鸟的天堂》这篇文章的学习时,教师在前一天就布置任务,告诉学生课下要预习这篇课文,有条件的学生可以上网查阅一些有关鸟的图片,感受自然的美。学生在阅读时就能够感受到鸟给天空和自然带来的活力。同时感受到,如果没有鸟的话,课文中的那棵大榕树一定会非常寂寞,就像巴金老先生第一天和朋友见到的那样,“湖面没有活力,榕树旁边也一片静谧,丝毫没有生命力与活力。但是有了鸟之后,整个湖面和榕树以及天空都变得与众不同,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观赏的愉悦,还让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学生就可以从中得出自然中的生命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学生们自然就要爱护这些小动物,让他们更好地装扮我们的自然。这样通过预习,小学生心里就已经有了一些道德观念,教师在教学时能够通过学生得出的这些结论把主题更加深化,把学生德育观念上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二、渗透于识字教学中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识字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就要遵循识字教学的客观规律,改变以往的刻板的、被动的、强制性的教学模式,提倡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将识字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一方面,打破以往识字学习的枯燥性、乏味性,使识字教学更为生动、灵动、有趣,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体系。另一方面,也为德育教育的渗透提供契机。如:在学习“劳动”这个词时,先让学生从形象上去认识这个词、学习这个词的发音,而后理解这个词的含义,鼓励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劳动,既能增强学生对这个词的情感体验,同样还能作用于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勤俭节约等品质。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字、词、句中的人文美,让学生在掌握字词句的意义的同时,理解其中的价值取向,如:真、善、美等等,带有感情色彩的去教育,去引导学生识字,去挖掘识字中的德育素材,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三、渗透于作文教学中
作文是体现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培养学生记日记、写作习惯,让学生在日记或作文中倾吐自身的心声,表达情感,挥洒才情,让学生学会理解自我、接受自我和认识自我,既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语言的运用和表达,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又有助于学生自我调节,促进学生身心良性的发展。
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使作文更具有表达性,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习作,及时的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发展。“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业”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写作技巧的培训以外,还要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情绪变化,多从学生的思维和角度去分析和考虑问题,及时的引导学生。其次,教师还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多鼓励和肯定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最后,教师要挖掘写作中的德育特征。在写作教学中,对某一个范畴的写作引导实质上也是对学生对这一范畴思想和意识的认识,教师要合理的利用写作素材,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四、利用教材渗透德育
教材是教师的课堂授课的基本工具,所有教学都从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开始。深入分析和理解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利用丰富的语文知识内容,为学生提供各种求真务实的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鼓励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给予是快乐的》这一课,就体现了浓厚的德育教育。课本讲述的是:在圣诞节的前夜,一名叫保罗的男孩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苦的小男孩,在一晚上的短暂相处中,贫苦小男孩的一言一行都强烈地把保罗的心灵予以震撼,让保罗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的高尚品质。在课堂上,教师使用教科书中的特定语言材料,让学生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激发学生对帮助他人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们不仅仅停留在教科书的书面知识上,而且还联系了他们的生活实际经历,让学生明白“爱”和“给予”是相互的,如此自然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为先,使小学生真正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核心素养为内涵的教育理念,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又与“以核心价值观居先”的教育思想相融合[5]。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声情并茂,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学优势,把语文课堂变成了一个动态学习、富有情趣的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多媒体辅助教学必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课堂教学不仅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的生活技能,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对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小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读书文摘,2017 (11):00127-00127.
[2]林燕温.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课外语文,2018(1):193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