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德育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张爱红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张爱红
[导读] 德育,主要是帮助初中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填上完美的色彩。教师应创新德育教学方式,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德育方法受到学生的欢迎,让德育活动丰富多样,让学生心中永远有正能量的榜样可以学习。

张爱红    上海市山阳中学  201508
【摘要】德育,主要是帮助初中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高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填上完美的色彩。教师应创新德育教学方式,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让德育方法受到学生的欢迎,让德育活动丰富多样,让学生心中永远有正能量的榜样可以学习。
【关键词】初中德育;有效性;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70-01

        引言
        近些年来,为了使中小学德育工作进一步深入,国家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将素质教育作为教育重点。并在此基础上,相继颁布了思想道德建设意见,使教育改革可以有准确的依据。这些政策充分展现了教育为基础,德育为首的办学思想。受以往观念的影响,教育者普遍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对德育教育相对比较忽视,应试教育始终是教师和家长的最终追求。如何从根本解决德育问题,加强初中德育工作力度,已经成为教育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创建管理平台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教师需要对教育有明确的认知,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教师要将他们作为班级的核心,鼓励他们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建一个可以进行自我管理的平台,从学校、班级和个人三个角度出发分别构建平台,学校在各个年级中选出两名校园形象大使,让全校学生都向他们学习,这六名同学也需要找出各项工作表现优异的班级,每周为各班分发流动红旗,以此来激励学生,让他们逐渐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自主意识,以此实现自我管理。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初中教学活动中,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平时授课中应将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学生的伙伴,营造一个平等的相处模式,拉近和学生距离,获得学生的信任,这样在教学中,学生会非常愿意和教师分享心理活动,身边发生的事情,上课也会积极配合教师回答问题,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教师也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进行心理疏导,争取做到在学生初中学习阶段,随时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心关爱,有效提高学生情感感知能力。同时教师要言传身教,告诉学生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心中有爱,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健全健康的人格和个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和品质。



        三、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发挥育人功能
        在进行德育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教育工作者始终将工作重心放在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认知和记忆方面,却忽视了现阶段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知识的需求。尤其对于后进生而言,他们有时候即使很努力,也很难取得预期的目标,长此以往他们的挫败感愈发浓厚,德育课程教学也因此无法取得预期的教育目的。为从根本上有效地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时间、空间的限制,即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艺术活动、手工活动、球类比赛等,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此为所有学生德育水平的全面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四、提升自身修养,发挥榜样作用
        德育是一项长期工作,难以在短期内获得良好实效。初中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受到外界影响颇多,而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教师,是学生观察和模仿的主要对象之一,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认可度与信服度,只有教师做好标杆,才能有效提升德育实效,潜移默化地提升班级整体思想道德水平。教师需明确自身的领导和榜样作用,积极提升自身思想道德品质,提升自身修养,以积极、正面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提供指引。例如:班主任需重视自身修养和师德,教学时不接电话、衣着得体、行止有礼,与学生交流时平等、客观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避免偏袒歧视、言行不一。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言行有所要求时,班主任需先规范、审视自身言行,充分发挥标杆作用和带头作用,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指导和建议。同时,班主任需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外在表现的同时尝试理解学生的想法、观点,分析其心理特点,以恰当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改善师生关系和师生交流氛围,形成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由“亲其师”而“信其道”,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五、强家庭学校之间的信息沟通,实现共同合作
        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有效沟通非常关键,可以使家长及时了解。为此可以结合实际,尽快建立学校学生信息反馈机制。使家庭可以发现问题,及时与学校进行交流,使学生成长可以受到学校和家庭的双重保护,使学生及时改进自身存在的问题,完善自我。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每年与父母见面的时间非常有限,主要由老人负责孩子的教育,针对该问题,学校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教师可以定期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对学生的家庭情况有及时的了解,并将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庭可以对学生的情况有必要的认知,并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结束语
        总的来说,初中德育千头万绪,德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树立德育目标,德育内容要丰富多彩。德育工作者与德育主体之间要心心相印,摒弃说教式德育方法,让学生乐于接受德育内容,让学生把德育内容内化为德育行动,这样的德育才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赖贵颖.谈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六).: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9:10-11.
[2]浦璠奇.初中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分析[J].亚太教育,2019(07):115.
[3]和如松.基于成就动机理论的初中德育模式初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08):194-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