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黄伟平
[导读] 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使人们对教育事业越来越关注,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数学作为小学生学习的重点课程,也是能够培养学生能力的学科,所以加强小学数学的学习非常有必要.数学素养是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的,是数学学习中的重点,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黄伟平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南幢小学
【摘要】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使人们对教育事业越来越关注,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数学作为小学生学习的重点课程,也是能够培养学生能力的学科,所以加强小学数学的学习非常有必要.数学素养是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的,是数学学习中的重点,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于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76-01

        自新课改提出“核心素养”概念后,教育领域逐渐开始研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并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果。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不单指数学知识或技能,它更是一种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与品格,因此结合核心素养开展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理念,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一线教育者所需要思考的问题。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未能意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也难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进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核心素养不仅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更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因此教师需要积极更新教育理念,结合核心素养在课堂上开展有效教学。
        一、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学科因其学科本身的抽象复杂性特点,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再加上,小学生正处在心智思维的发育阶段,所以大多数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较弱,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课程内容,为学生设立多样化的问题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探索未知的学习氛围中,进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例如,教师在执教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课时,就可以在授课开始之前,要求学生找出班级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体,并询问学生是如何推测出来的?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准备包含有不同图形的组合物品,并让学生指出具体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最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工具尺自主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差异所在,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贴近生活探索实践活动
        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实践活动。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充满情境性与实践性的课程,仅从数学知识理论入手进行教学,会显得过于抽象,学生对一些简单的知识就无法理解。任何一门学科内容都起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各个场景都体现出了数学知识,因此,要将数学学科知识与数学生活经验相结合起来,在设计教学实践活动时,也应该从生活出发,贴近生活。
        例如:在二年级的《数学广角———搭配(一)》中,需立足于学生的知识起点;指向“搭配”本质的学习———不重复、不遗漏、有顺序;并在其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初步的排列组合思想、优化思想;实现数学核心素养———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在课堂中的渗透和培育。


本节课可采用破解密码的生活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入学习,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用1、2、3的数字卡片摆一摆,记录摆出的结果。最后又通过三人拍照的活动,排出不同的位置站法,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发现规律,掌握排列组合的方法。
        三、开展小组合作教学
        小组合作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各学科学段教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可以得到有效发挥,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小组合作教学,遵循优势互补的教学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数学核心素养,为学生布置具有探究意义的合作教学任务,促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数学学科素养和知识储备,全面强化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执教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一课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及学习能力,要求各小组成员利用课下时间搜集整理班级同学的兴趣爱好都有哪些,并进行分类与归纳整理,最后还要制作成条形统计图在课上进行展示交流。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各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确保各小组成员都能够有展示自我和提升自我的机会。
        四、提高教学评价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师应丰富评价方式,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合理的评价。当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可重复以“你真棒、你答对了!”等语言进行评价,虽然此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无法发挥出评价的引导功能。因此可以通过:“你真善于观察,这么小的细节你都可以发现!你的语言表达非常准确,其他同学一下就明白了!”等等,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活动进行评价。教学评价还需要符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如对待年龄较小的学生,可用:“你看这位同学,坐的多么端正!你看他的板书多么规范!”等方式,但此方式不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学生。小学数学教师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活动,让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到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而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改进,确保始终能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过程性评价的比重。如观察学生在学习时是否具有质疑精神、数学意识与创新能力等,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然后再通过评价的反馈功能,加深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认知。例如:在教学一题多解相关题目时,不同的解法可以体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对学生思维的评价可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需要落实在每一节数学课堂中,数学素养基于人的培养目标和数学本身的特征相结合,教师拥有怎样的数学观决定了教师培养出的学生拥有怎样的数学素养,这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巨大挑战。我们需要反思传统教学策略,正确认识核心素养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谢卫军.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探析[C].武汉市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荆楚学术(2020年3月).武汉市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武汉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2020:39-40.
[2]王丽.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基本路径分析[C].武汉市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荆楚学术(2020年3月).武汉市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武汉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2020: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