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生活化趣味教学策略 刘薇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刘薇
[导读] 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贴合实际,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有趣的实践活动,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的改革内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代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与跳跃的思维,教师应积极应对学生的变化和教育的变革,在教学过程中把冰冷的数字变成鲜活的生活化场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刘薇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第五小学  552100
【摘要】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贴合实际,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成有趣的实践活动,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的改革内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当代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与跳跃的思维,教师应积极应对学生的变化和教育的变革,在教学过程中把冰冷的数字变成鲜活的生活化场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探究小学数学生活化趣味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72-01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时代的启蒙阶段,因此,小学数学的学习质量对于后期学习来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在对学生进行教授知识的时候,要根据现阶段儿童兴趣,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又能更好更快地实现教学目标。近些年,生活化趣味教学法在小学阶段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并且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效。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当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为学生创造观察分析的契机,让学生能够切身体会数学知识的魅力。以日常生活案例为切入点,借助自然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素材,引导学生自主动手思考,既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息,也能够帮助其发现数学学习的魅力。
        一、引入生活情境,开展生活化趣味教学
        硬、枯燥这是数学知识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但是人们所不了解的是,数学家们将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利用数学计算方式进行研究后形成的知识体系,才是真正的数学。从这一层面来说,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并且和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学科。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切不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分离,而是要充分利用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引起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是相辅相成的,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以“面积”为例,教师在教学这堂课时,可以借助教室中现有的事物开展情景教学,比如教室的黑板、学生的课本、门窗等。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让学生自主地去对这些物品进行测量,并将测量出的长宽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保障数据的准确性,然后各组再利用所学的面积公式计算出相应物品的面积。计算出结果后,组织测量相同物品的各组进行交流,互相分享各自的计算心得。另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向学生提出问题:生活中哪些场景会用到面积的知识?引发学生对于面积知识的思考后,学生带着对问题的好奇心便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听课质量。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与面积相关的场景,让小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使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数学教学需结合实际操作
        数学生活化教学与实际操作密不可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多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数学问题。如在教学“计量单位”时,学生对很多实物没有概念,会在做题时写出啼笑皆非的答案。如桌子高1分米,冰箱长10米。此时,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不能只让学生死记硬背计量单位的换算,而应该让学生拿出尺子实地测量家里的冰箱、桌子、书本等。虽然每个学生测量的结果会有所偏差,但数据是真实的,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对这些东西的单位形成一个直观的概念。
        三、巧设课堂提问,开展生活化趣味教学
        小学生的目光总是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看待事物时也具有很强的探究心理,当遇到新鲜事物时,总会有“这是什么?”“他为什么是这样的?”“他是怎样形成的?”等各种疑问,总之在小学生的眼中什么都是新鲜的,有很强烈的自主探知欲。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自主探知欲,通过提出生活化趣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获得有效的数学知识。例如,在进行“比较分数大小”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当分子一定的时候,分母越大,分数的整体值就越小呢?”的问题,借助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切蛋糕”的实物情景探究,帮助学生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话,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而且也能够让学生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实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四、课后作业生活化
        课堂结束后,一般来说教师会布置很多家庭作业,而这些家庭作业大多是习题或试卷,不够灵活,是一种固化的模式。若教师在课后布置一些比较灵活、有趣的家庭作业,学生就能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所感兴趣的事物,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尽量布置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题。因为,比起数学课堂更让人“头疼”的就是教师布置的课后练习题。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充满趣味性的数学练习题,让学生带着一颗探究的心态去解题,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和学习的快乐,又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学过“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关知识后,在布置课后练习时,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关知识的理解、使用,可以让学生先制作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图形来更好地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中边与边的关系,了解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的话,学生再解答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时,能够大大提高解题效率。
        结束语
        学习数学是为生活提供帮助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中要学会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要多联系实际来进行教学安排。要做好数学的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对数学有兴趣,有效提高他们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潭英.小学数学生活化趣味教学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20(80): 81-82.
[2]刘军.小学数学生活化趣味教学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20(07):85 -86.
[3]张建刚.小学数学生活化趣味教学实践研究[J].才智,2019(2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