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与高中区域地理深度融合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贺园琴
[导读]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GIS技术以其空间性、直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已经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运用,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也促使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基于此,笔者针对GIS与高中区域地理之间的深度融合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贺园琴    河南省巩义市第一高级中学  451200
【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GIS技术以其空间性、直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已经在区域地理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运用,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也促使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基于此,笔者针对GIS与高中区域地理之间的深度融合策略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GIS;高中;区域地理;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75-01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GIS技术作为一种核心的地理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今,GIS技术已经在灾害预测、环境评估等领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伴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以及GIS技术的逐渐完成与成熟,已经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灵活的运用,已经成为当前地理教师的“左膀右臂”,成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实现了地理信息化的教学要求。基于此,笔者以高中区域地理作为研究切入点,针对GIS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一、GIS技术与高中区域地理教学
        GIS技术又被称之为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借助计算机操作空间数据开展分析,进而为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服务与导向。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将GIS技术引入到地理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具体来说,在引入GIS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原则一:科学系统。在运用GIS辅助教学时,必须要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研究,并将文本中的材料进行转化,使其成为数字形式的材料,并在GIS上进行操作演示。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材料进行甄别,明确数据的精准性,并在教学中规范操作,最终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原则二:因材施教。GIS技术作为一种非常功能强大的空间分析工具,可借助动态的方式,将静态的文字、图片等展示出来,并在教学中得以利用。但是GIS教学的功能和价值发挥到极致,必须要对教学时间、教学效率进行考虑,依据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GIS技术。
        原则三:探究启发。GIS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旨在引领学生从已知接触到未知,促使学生在GIS技术的帮助下,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自身的探究欲望,最终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地理知识探究中[1]。



        二、GIS与高中区域地理深度融合的应用策略分析
        就GIS技术来说,具有多层次数据结构、多数据源、多时间点、结合定量和定性等特点,GIS技术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可将其运用在三维模拟上,更好地显示出地理空间,进而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并落实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在针对GIS技术与高中区域地理进行深度融合的过程中,笔者以《中国的农业》作为切入点,针对其展开了研究:
        针对本节内容旨在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之间的联系”进行精准地把握,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遵循了以下几个流程:
        环节一:教师借助多媒体的方面,将水稻的种植图片展开出来,并提出问题“水稻种植需要哪些条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继续追问“二氧化碳是植物生长必备的,但二氧化碳到处都有,但是为什么不能在北极种呢?”之后,教师借助多媒体的展示,引领学生总结出水稻、小麦种植过程中需要哪些自然条件?
        环节二:借助GIS技术,将600毫米降水量的图层展示在学生面前,引领学生对其进行详细的观察。接着,利用GIS技术将7月份均温大于20℃的图层给学生呈现出来,并借助两种不同的颜色对图层进行叠加,进而将气温和降水的综合过程模拟出来。在这一过程中,通过GIS技术的应用,将气温和降水这两个不同的地理要素进行叠置显示,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也促使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发展了自身的思维能力。
        环节三:教师引领学生对中国小麦分布区域图进行观察,明确春小麦的分布情况,并思考“春小麦的分布区域表示什么地理含义?”在此基础上思考“积温和降水应满足什么条件?”结合学生的思考和回答,教师在此借助GIS技术,将积温图层和降水图层进行展示,并将二者叠置起来,引领学生在观察中验证自己的答案。
        针对这一单元学习内容,通过GIS技术的应用,可充分发挥GIS技术在空间分析上存在的优势,将几个不同的区位因素直观地展示出来,进而促使学生在思维可视化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同时,通过GIS技术的应用,学生在直观的展示中,更加容易掌握、理解知识点,进而使得学生在GIS分析时,不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理解困难,最终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2]。
        结束语
        综上所述,GIS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其应用到高中区域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实现了学生的思维可视化,也强化了学生的区域认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基于此,高中地理教师面对核心素养下的区域地理教学目标,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遵循科学系统、因材施教和科学探究的原则,将GIS技术灵活运用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最大限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落实地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翟小瑾.GIS技术在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中的应用[D].安徽师范大学,2020.
[2]邵美玲.基于3DGIS的区域认知教材分析及教学模式构建[D].信阳师范学院,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