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李月嫦
[导读] 小学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颇具实用性的学科,学习数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本质,涌现出强烈的数学学习兴趣。但是,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学中与生活联系不紧密,数学课堂显得枯燥无聊,人为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李月嫦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特殊教育学校  343000
【摘要】小学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门颇具实用性的学科,学习数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的本质,涌现出强烈的数学学习兴趣。但是,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学中与生活联系不紧密,数学课堂显得枯燥无聊,人为增加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教育思想;小学数学;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73-01

        引言
        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立足二者关系,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如此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数学”“学习便于实现终身发展的数学”。如此理念的提出,不但肯定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还要求教师实施生活化教学。传统的满堂灌、题海式的教学,不但导致数学课堂教学乏味、无聊,削弱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还致使学生无法深入的理解数学知识,更不提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了。基于此,笔者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将生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用多样的策略实现生活点缀数学教学,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概述
        长期以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都采用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就像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一样,没有进行太多的自主思考,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感到无聊,对学习的兴趣降低。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彻底打破这种教学方式的束缚,充分利用生活教学方式,为传统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所谓生活教学模式,是指在特定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有效的联系,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生活问题引发学习热情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例是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重要的教学资源来源,还能够极大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中有太多他们还不理解但是可以从数学角度来加以认识的事情。只要把握住这一点,就能为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开一个好头,也有利于教师深刻理解生活化教学的优势,鼓起开展生活化教学的信心。为此,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情境,积极寻找这些情境与数学知识之间的结合点,然后对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地改造,从而使得师生双方都能对小学数学的生活化建立起新的理解。



        (二)学生挖掘生活资源
        众所周知,学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无论是数学教学资源的挖掘,还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尤其,学生是体验生活的个体,在经历生活的过程中,早已与各种数学现象进行了互动,感性地认知了数学现象。在用生活点缀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将挖掘生活资源的权利还给学生,便于学生成为体验生活的主体,并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获取丰富的数学资源,同时切实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为自主地在生活中探究、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以“生活化”实施导入
        在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下教师需要将一些“生活化”元素充分的运用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的学生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去学习数学概念,理解生活现象,通过深度学习能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教师在每一次的新知识的教学中都应尽量的试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为教学主题,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快速投入状态,转变态度,不断的产生求知欲望,虽然教学中包含生活化的元素十分重要,但是教师还是需要注意不要忘记各个阶段中的教学目标,保证两者能够做到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质量。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并不困难,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实现对于学生来说的生活与数学“结合”。
        (四)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以学生迁移生活经验,深入探究数学的教学活动。迁移生活经验、探究数学知识都是以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为保障的。实现这一点,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是否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是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的。此外,建构主义学习者还指出,在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迁移经验,是以学生熟悉的场景为基础的。立足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在组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时候,笔者会创设生活情境,借助挖掘到的生活化的数学资源展现数学场景,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使学生自主地体验情境,感知情境背后的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具备更强的生活技能,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同时,教师也能在过程中加深对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及学生的理解,有更大的勇气摆脱以往教学中的窠臼,不断创造出更符合小学生成长需求的具体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钟秀兴.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3):79-80.
[2]李娇娇.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0):61-62.
[3]黄义雄.刍议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活教育,2019(12):75-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