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情景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9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4月1期   作者:王红梅
[导读] 运用具体、直观的活动场景或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即是情景教学的本质,其是提高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相关情景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学生通过层次较为清晰的结构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解与掌握,从而实现学生语文学习发展。

王红梅    岑溪市归义镇石坡中心小学
【摘要】运用具体、直观的活动场景或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即是情景教学的本质,其是提高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相关情景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学生通过层次较为清晰的结构对学习内容进行理解与掌握,从而实现学生语文学习发展。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学科;高年級;情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4-153-01

        前言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情景教学以教师引导为主为学生搭建创新型教学结构,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突出,强化教学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年级语文课堂中,每一个环节都是在指定的情景中产生与发展,有效的情景能够舒缓学生的情绪,启迪智慧,拓展思维。
        1.情景教学模式分析
        教师根据课文中所描绘的情景通过图片、音频等方式的创设借助生动的语言,将其情景再现,使学生入情入景,闻声见人,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长远发展。情景教学的本质是以情动人,通过对有趣、活泼且轻松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够集中注意力快速参与学习活动,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1]。以往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该种教学方法不但阻碍学生参与积极性,还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心理,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随着新课改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充分意识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法深受学生喜爱,情景教学能够引入情景,使学生通过探究激发学习动机进而诱发学习动机,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成长的天性所至,其学习动机的诱发更多情况受感情驱使,因此,教师在情景教学的运用应当通过连续的动态情景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以维持,进而促进情景与学习动机之间的有效互动。学生通过情景学习,在极致审美中丰富学习体验。教师通过情景教学深化学生的课堂感受,进而通过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使学生感受课文的内在美。在情景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占有较大比例,教师将学生带入情景,使其首先感受美的表现;进而对情景进行分析,使学生对美的实质进行理解;其次,通过情景再现,使学生将自身对美的感受进行表达,通过对情景的有效教育,诱发学生的审美动机。
        2.情景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中的应用措施
        2.1与生活相联系再现真实情景
        就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而言,其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对其特点进行充分利用,在课堂教学中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对高年级小学生而言,其年龄较小,虽然对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其注意力时间较短且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不高,只有将教学中的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熟悉感,还能帮助学生梳理较为抽象且晦涩的语文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类比教学的方式,采用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例子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对语文知识的运用更加灵活,通过对学习方法及规律的有效掌握,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将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物件作为辅助工具,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深化其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效果。



        2.2借助图片声音营造轻松氛围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多以自身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在讲解课文时多采用三部曲“朗读—识字—讲解”,使学生在枯燥、刻板的学习模式中逐渐降低学习兴趣,只能被动地跟随教师标注与学习,使得学生产生抵触情绪[2]。与此同时,教师过于重视“身份及地位”,缺乏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并对学生没有细致的观察,对学生的实际需求无法得知,导致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不是浑水摸鱼就是交头接耳。陈旧的教学模式过于单调,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抵抗、厌学的情绪,注意力不集中,成绩无法提升,进而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过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与方法是当前语文教师迫在眉睫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情景教学手段,运用声音、图片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进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得到充分调动,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够积极参与活动。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能够培养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使其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都是以叙事为主的课文题材,每篇课文的作者都是围绕“情”进行书写创作,学生要想借助文字走进作者情感世界,就要借助音乐、图片、语言描绘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特定教学场景增加课文感受能力,使其进入到课文描绘的情境当中,继而达到与作者情感共鸣的目的。例如在学习《示儿时》,教师可以采用配乐朗诵的方法,让学生在朗诵中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在临终前对抗金大业未完成的遗恨,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文章理解能力与感悟力,为学生今后学好语文奠定良好基础。 
        2.3引导生活实践丰富学生体验
        语文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使知识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得以发展,因此,教师为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在教学中积极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形式丰富的课外实践机会与平台,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感受,体验生活,进而获得在课堂中无法学到的知识与感受。生活实践能够使学生摆脱传统语文教学的束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通过生活实践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实践能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并对知识进行掌握与运用。
        2.4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产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极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中为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其融入到语文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开展创意性教学活动,不断推行趣味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促使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发展[3]。教师在课堂中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景,活跃课堂氛围,截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片段或动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的调动。学习情景的创设能够为学生营造较为直接、形象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内容。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结
        教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情景教学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拉近其距离,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即是“一切为了学生”,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学习及情感体验,其是情景教学的基本要求。只有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有效融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献美.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六年级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75-76.
[2]史俊卿.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61+63.
[3]张红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景法教学实践[J].中国新通信,2019(16):2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