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莹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三实验小学251800
摘要:自信心可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小学语文课堂内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继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信心;培养策略
前言: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教师要掌握利用不同的方法深化学生的语文思维。因此,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调节教学节奏,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内,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根据以下教学方法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一、引导学生大胆举手
在现阶段的语文课堂内,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并没有积极回应教师,害怕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使得学生的信心逐渐降低。因此,教师要采取鼓励的形式,帮助学生积极举手,让学生意识到举手的动作也是自信心的表现,不管问题答案是否正确,都能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同时,教师要带领其他同学,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掌声,继而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与同学的信任,提高学生的勇气。并且帮助学生概括全部的知识点,以此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逐步增强学生在课堂内的参与。
二、引导学生大声回答问题
在当前的语文课堂内,即使学生踊跃举手,也会因为对自己的不自信,害怕答案的错误,使得教师无法听清学生的语言。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积极举手,还要引导学生大胆讲话、回答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当有一名学生声音洪亮时,教师要趁此机会积极教育,树立榜样,引领学生大声回答问题。而后挑选声音较小、自信较差的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间的竞争意识,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继而实现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三、引导学生大方地表演
小学语文教材存在较多故事性文章,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需要认识到表演的作用,并带领学生深入文章探索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了解旁白的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与认识,指引学生挑战自我,培养学生的表演信心。而后,教师可让学生自主编辑故事内容,发散学生的思维,不以学生表演好坏为标准,只要学生敢站在讲台上,教师就要给予学生表扬,并指出存在的问题,逐步形成学生的自我反思意识,以此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在学习《景阳冈》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表演课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根据学生的表演形式引领学生感受武松豪放、无畏困难的性格特点。
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阅读全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加强学生对小说三要素的印象。其次,教师就可安排学生的角色,让学生相互之间确认谁是武松、谁是老虎等人物,并给予学生时间熟悉文章的内容,掌握主人公的行为特点。而后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行为,并在表演过后,说明其中的问题,从而推动学生的发展,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学生的信心。
四、采取科学的评价
学生自信心的提升与评价内容是不可分割的。为此,教师要全面开展以下的评价模式,继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信心,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
(一)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的开展可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意识,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要在课堂结束后,抽取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描述本节课的表现,是否还对问题的思考与教师说明的语句有印象,或是自己在课堂内有哪些突出的学习成果,继而加强学生的总结能力,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身的问题。
(二)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为逐步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认识到其余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屏蔽自身的缺点,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像是学生在阅读文章的片段内容后,教师就要带领其余学生共同说明问题,提出建议,以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比如在学习《草原》时,教师可让缺乏自信心的学生朗诵第三段落,然后请其余学生说明该同学的问题,继而逐步增强学生的信心。如部分学生认为该同学的嗓音特别好,教师就要再一次倾听,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优点。或是部分学生觉得声音较小,教师就要点名学生,请他详细说明朗诵的问题,如朗诵没有情感,声音无法听见等,帮助学生实时改变以上问题,从而使学生通过他人的描述提升自身的语文素质。
(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在小学语文课堂内,教师也要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身的问题,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内容,避免“你真棒”、“作业完成得很好”语句出现,在表扬学生的同时说明具体的问题,以此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实现师生间的互动,进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学生自卑心理。并且,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站在学生的角度解决问题,逐步改变学生内心严格教师的形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在课堂内引导学生大胆举手,大声回答问题,根据所讲的文章进行大胆的表演。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能够加强学生的反思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继而不断树立学生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张玉萍.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几个途径[J].甘肃教育. 2016(05):75.
[2]王平.赏识教育与自信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结合[J].教育教学论坛. 2014(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