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3期   作者:马忠虎
[导读] 小学生们由于年龄问题,在很多能力方面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弱势,

        马忠虎
        宁夏海原县海城镇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生们由于年龄问题,在很多能力方面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弱势,其中抽象思维理解能力较差就是较为严重的能力缺陷之一,虽然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优化,教材当中已经有很多内容拥有更加直观的特点,适合学生们开展学习,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内容,由于数学自身所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无法进行进一步优化,学生们在理解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所以教师们应该将这部分内容和学生们在生活当中所常见的事物联系到一起,提高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不仅符合新课改的核心精神,也符合小学生特殊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小学生的知识经验大多来源于生活,只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具体的生活实例呈现,学生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思维才能变得更加活跃和发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将生活化教学运用于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并精心设计具有生活气息的课堂活动和实践活动,从而促使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得到培养。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新课程标准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变化,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教师们已经开始利用多媒体方式开展教学,或者小组合作教学以及创设情境教学等方式,都给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带来非常高效的改变,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这些教学方式仅仅是流于表面的东西,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虽然已经带来一定的提升,但是对于学生们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教师们在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们,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学生们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所以在当前的数学教学当中,教师们开始注重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通过生活化数学教学,能够让学生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效率,但是因为发展时间较短,学生们的生活化教学应用能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发展,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更多的有效方法,所以依然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另外仍然有部分教师没有摆脱应试教育体制的限制,没有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对于学生们的数学教学有着非常强烈的不良影响。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建设数学教学生活化内容
        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意识,促使学生有效锻炼相关能力,当前实际进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活动时,每个教师都需要加强科学研究,让学生在教学内容中充分感受生活元素,努力帮助学生了解如何能够将数学知识科学应用于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益于学生形象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综合学科素养。
        (二)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
        数感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数学素养。良好的数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对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学生的灵感大多数来源于生活,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就离不开教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周围的事物,自觉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而发现客观世界的规律。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时,我就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数感。首先,我通过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我出示一件毛衣的牌子,让学生分析上边介绍的各种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然后,让学生举例说明还有哪些生活中的事物用到了百分数,如此一来,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和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

之后,我再出一些判断题来检验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当学生看到出勤率、计算合格率等答案出现大于100%时就知道一定是错误的,这就使得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形成了良好的数感。
        (三)以小组合作方式开展课堂探究
        小学生正处于需要玩伴的年龄阶,无法离开群体生活,喜欢一起探讨各种问题。由此,教师就需充分利用小学生特点,组织小组合作教学活动。具体而言,教师首先可以将学生划分到不同小组,鼓励学生针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果之后,教师需进行科学有效的点评,详细讲解问题的正确答案。例如,带领学生学习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可以先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计算长方形周长,然后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最后由老师从中选取最最优计算方法。这样益于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提炼生活化的数学问题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然而小学生的思维却更偏向于形象思维,因此,在理解数学知识时也往往需要依赖于具体的事物或事件。鉴于学生的经验很多都来源于真实生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借助生活背景去引导学生理解数学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起来,并从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发表自己对数学问题的看法,从而提出更有创造性的意义和建议,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变得越来越发散。
        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相关内容时,我就通过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去分析问题,以此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课上,我出示一幅组合图形的家庭室内地面平面图,让学生思考应该用多大的地砖去铺地,需要用多少块地砖?这样的问题一出来,学生的思维马上就被激活了。有的学生马上站出来说:“老师,我家里装修过,我知道有大小不同的各种地砖,如80cm2 、60cm2、30cm2的,我家铺客厅的话一般都用80 cm2一块的。”这时,我表扬了学生能够从生活经验出发去思考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一步计算应该需要多少块地砖。学生在分割图形时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在选择地砖时,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先横着计算能铺多少块,再计算竖着能铺多少块,面积不够的把大砖换成小砖,等等,促使学生的思维变得越来越活跃。
        (五)设计生活化的数学实践
        生活应用是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并不全是为了应付考试,生活的价值体现就是为生活服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小引导学生,要学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逐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除了在课堂上借助生活实际理解数学问题外,教师还应让学生去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大量的生活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后,我就引导学生运用统计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可以统计班上学生的业余爱好,并把调查结果运用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统计图。如要表现每种业余爱好所占的比例,学生可以制作扇形统计图,要表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业余爱好上的变化则可以用折线统计图......如此一来,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不仅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促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总而言之,生活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是新课改后小学数学教学做出的积极改革,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十分有利。在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去设计具体的实施策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让枯燥的数学教学充满更多趣味和生气,最终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朝军.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途径[J].新课程(中),2011.
        [2]吴玉亚.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讨[J].小学教学参考,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