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3期   作者:苏震峰
[导读] 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

        苏震峰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龙桥中学
        摘要:数学是一门理性的学科,许多数学知识都是经过严密的推理和论证所得出的。因而学生要想学好数学这门学科,他们就需要有着良好的思维能力。但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努力地研究有效的培养策略,并且将之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关键词:思维能力;有效培养;初中数学
        初中只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其中一个阶段,他们在未来还需要学习更加复杂和抽象的数学知识。因而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促使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之路走得更加顺利。此时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明白一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详细讲解,然后让学生机械地接受。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思维能力就是教师首当其冲要对学生进行培养的。
        一、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是引发学生思维火花的导火索,其是初中数学教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在教学之前,初中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水平来进行问题的精心设计。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将所设计的问题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给他们,由此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接下来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给学生留出恰当的思考时间,进而帮助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进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笔者首先会为学生设计如下问题: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是什么?由此引发学生的回忆,为该节课的探究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然后笔者就为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1、你们该如何去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2、需要满足几个条件才能够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呢?3、你们能够找出几种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呢?为了进行问题的呈现,笔者就为学生展示了如下生活场景: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模具打碎了,为了不被老师批评,他需要偷偷地去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型模具。然后笔者就为学生呈现以上三个问题,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比较简单,笔者就会给学生留出较少的思考时间。第三个问题比较复杂,笔者就会给学生留出较长的思考时间,由此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二、利用思维导图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进行思维的扩散。也就是说,学生需要从一个点扩散到其他方面,进而弄清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清晰的数学知识网络体系。为了做到这一点,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每天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结合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对于学生而言,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思维扩散的过程,思维能力也因此得到培养。例如:在学习了《正数和负数》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之后,学生就需要利用思维导图对正数和负数的知识进行总结,如正数和负数的概念、正数和负数的符号、正数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正数和负数都属于有理数的范畴之中,因而其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内容。在学习完该章的内容之后,笔者同样会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学生需要以“有理数”为中心词,以每一节的标题为方向来进行扩展。学生在扩展知识点的同时还需要引入相关的习题,进而在脑海中形成该章的知识网络体系。在此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知识点的遗漏,因而笔者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相互检查,进而对遗漏的知识点进行补充,让自己的思维进行完整地扩散,由此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组织习题训练
        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产生思考,他们需要思考解题所用到的知识点,思考解题的方法。

因而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为学生组织习题训练。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将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方法都记录下来。有很多数学题目都存在着多种解答方式,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鼓励学生去探究更多的解题方法。此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展开探究,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判断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SSS、SAS、ASA、AAS以及HL。因而涉及到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习题一般都会有多种解题方法。此时笔者就会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来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让各小组保持着竞争的关系,看哪一个小组所运用的解题方法更多。每提出一种解题方法,笔者就会对学生进行一次奖励。小组内每一名学生的表现都会影响到他们小组最终获得奖励的情况。这样的方式会使得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和创新,进而尽自己所能地去寻找更多的解题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
        四、关注解题步骤
        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对解题步骤进行关注,其体现了学生的思考过程。但教师往往只能够看到学生对于大题的解题步骤,涉及到了选择题和填空题,学生就无法呈现出解题步骤。一旦学生选择题或者填空题出错,初中数学教师都无法判断出学生的出错环节和出错原因,进而无法找到学生思维上的漏洞。此时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让学生专门准备一个本子,记录下自己解答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步骤。例如:在进行了《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内容的教学之后,笔者就需要学生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并进行解答。基于此,笔者就为学生设计了很多习题,其中有一道填空题是这样的:7年前,母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倍,5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母亲今天()岁,儿子今年()岁。笔者就会要求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给出解题步骤。在对学生的答案进行判断的时候,笔者同时还会检查学生的解题步骤。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认真地对待解题步骤,并且将自己的想法都体现在解题步骤中去,由此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有效利用奖励
        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学生身上存在着惰性,自制力也不是很好,因而很有可能在中途放弃。此时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用奖励来对学生进行激励,促使学生坚持下去。基于此,在奖励的选择方面,初中数学教师就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想法。这样的话,奖励对学生的诱惑力就会更强,学生也因此在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表现,教师的培养效率也因此有所提高。例如:在课前,笔者就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去了解学生的喜好。有的学生想要笔者亲自动手制作的东西;有的学生想要减免一次课后作业;还有的学生想要担任小组长。这些奖励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此时笔者就可以选择合理的奖励,并且将之写在纸签上。当学生在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有着积极的表现时,笔者就会给予他们一次抽签的机会,抽到哪种奖励,笔者就会对学生进行兑现。未知的奖励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为了获得抽奖的机会,他们就会积极地配合笔者的培养工作。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成为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也需要努力地研究有效的培养策略,进而实现这一目标。这样的话,学生即使脱离了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也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去收获数学知识。因为数学这门学科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学生就能够运用所收获的数学知识去服务于自己的生活,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努力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贾钟琪.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8(03):63.
        [2]梁永娥.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2017(12):261.
        [3]杨丹.初中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中华少年,2017(33):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