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茂荣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宫口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知,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学科。从小学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数学教师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注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学科。从小学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数学教师如果能利用生活情境进行数学教学,就能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来促进数学教育的发展。基于素质教育的概念,小学数学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深入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目的,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由于数学学科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生活认知能力,因此,情境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和两者之间的联系使数学教学回归生活,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认知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通过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将生活情境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数学教师的优势。首先,基于生活情境的教学,让学生将数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既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又能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有助于指导学生深入学习数学;其次,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第三,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最后,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语境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充分利用生活环境是很重要的。接下来笔者将从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在教学课堂上设置相关数学问题
一个好的数学题是一门课成功开始的标志。一个好的数学问题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超出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这就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热情,因此,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一个既符合学生目前阶段又与教材内容相关的问题。
例如,以学习《年、月、日》这一课为例,学习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可以进一步的掌握这一课的内容,我会问学生一个问题:“上午8时,在北京的小明在教室里认真上课,可是在乌鲁木齐的小丽才刚刚起床,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根据教材内容答:“因为两地的日出时间有差异。”随后我将详细地为学生讲解:“大家说的对,因为两地有差异,所以新疆的日出时间比北京要晚2个小时左右。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会存在时间上的差异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通过问题化的情境创设,可以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在生活实际基础上创设教学情境
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创设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对学生生活的重要性。将数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策略和方法,教师要学会在适当的环境下设计适合学生的情境教学模式。
例如,以学习《混合计算》这一课为例,在学习这一课时,我会在教室里创造一个“日常购物”的情境,然后这样为学生们进行讲解:“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去购物,现在我们想买10个乒乓球,5个羽毛球,一个乒乓球5毛钱,一个羽毛球两元钱,那么我们需要付多少钱呢?”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进入这个课题,运用了购物这个情境,学生们会想到他们和父母一起外出购物的情境,然后快速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并列出相应的数式。实践证明,把数学和平常生活结合起来不但可以迅速让学生学会混合计算,而且可以让学生知道数学在平常生活中也是常见的,学生所学的知识并不是没有用处的。
三、使数学的教学情境高于实际生活
数学是基础学科之一,也是一门跟其他课程不相连的学科,这就需要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和系统化思维,从更深的意义上说,数学依赖生活并超越日常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教师应在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上,创造高于日常生活的课堂环境。教师必须从各个方面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活动,从而设计出适用于学生教学的总体方案,科学管理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活动。
例如,以学习《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这一内容为例,在正式上课时我将这样设计教学情境,如:为了帮助大自然更好地发展,我们学校决定组织‘植树’活动,咱们的班级被分到了一个墙边位置,假设隔一米栽一棵树,这个墙边分别长为10米、7米,我们需要向校方领取多少棵树?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知识,我会这样为学生们进行讲解:“现在呢,我们伸出自己的左手,五指张开,那么手指与手指之间的指缝有几个呢?”然后学生就会根据我的问题进行操作,学生会回答:“四个。”教师问:“手指之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我们手上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4个间隔,4个手指的时候有几个间隔呢?”随后给学生们消化知识的时间。通过创设这样一个高于生活的教学情境,学生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情境应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动手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内容和功能,从中找出相关的数学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积极学习知识,探索未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相关的教学情境,尽量给学生实践机会,学生在发现或创造自己想要学习的东西时,他们会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上更强一点,学到的知识也会更加深刻,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熟练运用,掌握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
例如,以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为例,我会创造出一个这样的情境:“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们学校里面有一个多边形花坛,结合我们所学知识,你们能计算出多边形花坛的面积吗?”然后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帮助了学生复习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还能帮助学生积极思考,而且认识到了数学知识对现实生活的重要性,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将更加活跃。
课堂教学应以集体自主活动为主题,即教师为领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数学从生活开始,我们学到的东西也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关,最后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总之,通过情境教学,教师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理论和逻辑知识更加清晰,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以往的生活经验来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还应提前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的设计,运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情境进行相应的教学,以烘托课堂气氛为目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总之,情境教学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不同的具体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到抽象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渐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学习特点,及时将情境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姜立刚.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课堂结构重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5):61-63.
[2]唐思龙.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研究[J].中国培训,2016(06):250.
[3]王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J].中国培训,2015(08):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