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镇西镇庆卫中心学校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被强化的如今,小学语文老师在推进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定位为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对此,语文老师应该鼓励孩子们自主批注,推进践行批注式阅读教学,以推动学生更为全面而深刻地掌握并巩固新学知识。本文依托笔者十余年的教学经验,探索分析在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批注式阅读教学的要点及思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批注式阅读
引言:批注式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时候,把他们关心关注的重点内容或字词,用线条、文字及其他可用符号进行标识,以深化学生在思想感情及文章结构等方面的认识,进而推动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水准的行为。这种教学模式,可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形成科学正确的三观,甚至可推动实现情感的升华。
一、引导学生自主批注,激发他们的内心情感
小学老师在推进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相对较强的想象力优势,在他们阅读过程中给予尽量广阔的想象空间,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批注,激发他们的内心感情,将其诉诸笔端,让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更为深刻。比如,在引导五年级学生学习《鲁滨逊漂流记》时,部分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及引导下,会将文中从“他每天拿着枪”到“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之间的内容,用下划线等方式标记起来。他们之所以会标注这些内容,是因为这些内容相对他们而言,比较陌生,非常新奇,相当有趣,在他们心目中是值得关注的内容。在他们重点标记这些内容的时候,这些内容也会在他们内心中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内心感情,甚至可能引导一定的共鸣,可有效提升语文阅读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进行专题批注,有效解决重点问题
小学语文老师在推进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在鼓励学生推进开展批注式阅读的时候,可考虑根据特定的目的,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们进行专题批注,以引导他们一起集中关注其中的某个主题或某个方面的内容,并对此进行发散思维,形成创新独特的看法。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穷人》时,当学生们完成略读环节,对文章内容有了大致地初步了解后,老师可提示他们重点找出文章中所用的修辞方法,学生会根据老师的安排,将运用修辞方法的地方一一标出;因为所用修辞方法多样,所以对不同的修辞方法标志以不同的颜色。最后,对所标注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便能非常清晰地看出渔夫夫妇的矛盾心态,更为精准地体会到他们勇于面对困难毫不妥协的毅力及肯于吃苦的品质,进而可比较迅速而到位地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及主旨,进而可有效提升阅读速度、效率及质量。
三、引导学生交流批注,不断巩固所学新知
因为小学生的特殊年龄,决定了他们有着浓重的好奇心,普遍非常好动,很难长时间的安静学习。小学语文老师在推进语文阅读教学,鼓励学生开展批注阅读的时候,应该正视并利用孩子的这一点,在鼓励他们自主批注的同时,还应该为他们交流批注提供机会,推动他们在合作学习和交流探究的基础上,打造完善的阅读知识体系,形成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学习《精卫填海》一文时,在推动孩子们进行一段时间的自主批注之后,可允许并鼓励他们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因为他们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所做批注肯定存在差异,因此可能会出现争执和争论,对于精卫填海的故事,部分学生或许更认同这种坚持的毅力和精神,不过另外部分学生可能更认同灵活变通,更应该巧借科技力量让事情事倍功半。面对这种争论,老师所做的不是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而应该鼓励他们在沿着自己的思路继续探究的同时,注意借鉴其他方面的观点,转益多师,摄取多方面的建议,形成更为深邃的感悟,收获乐观、勇毅、智慧等多个层面的启示;即,在形成更深刻地认知的同时,也收获情感及价值观等方面的丰硕成果。
四、引导学生探索多种方法,充分提升阅读效果
一般来说,比较深邃而到位的阅读效果,需要以一定的人生体验为基础。不过,相对于小学生而言,人生体验是他们所缺乏的,而且是暂时难以弥补的,这种缺憾往往会影响批注式阅读的效率,确切说可能导致学生的批注非常肤浅,或者让部分学生感到无内容可批,无角度可注,甚至缺乏进行批注的动力和自觉。对此,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具体而言,老师在鼓励学生进行批注阅读的开始,需要先分别就不同体例的文章,亲自示范开展批注。可以考虑和学生一起阅读某文章,利用相关的多媒体设备,在老师进行批注阅读的同时,将其过程同步展示给学生,以为学生提供标杆和榜样。老师的批注阅读结束后,或采取问答方式,解决学生的相关疑问;或采取讨论方式,将课堂进一步转化为小型的批注阅读研讨会,在学生纷纷体悟归纳出系列可用技巧和方式的同时,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并在最后进行系统的归纳补充,让孩子们对批注阅读形成比较准确的理解,并形成初步的批注阅读能力;对于部分优秀学生而言,不仅已经初步掌握了批注阅读的方法及思路,而且还应该同时也形成了一些新的阅读感悟,为阅读效率的提高打造了比较好的基础条件[1]。
五、引导学生开展批注式课外阅读,巩固形成良好习惯
批注阅读作为一种有效思路,对于语文老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是一种值得推崇强化的方式。不过,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而言,不仅应该在阅读课堂中开展批注式阅读,在课外阅读中更应如此。对此,语文老师应该给予明确鼓励,并在课余时间和学生进行密切沟通,随时为学生进行批注式课外阅读提供指导。同时,阅读教学中还可以考虑开辟出部分时间,让学生分享他们进行批注式课外阅读的成果收获及感悟,借助群文阅读的思维,将课内的批注阅读及课外的批注阅读融合起来,推动良好阅读习惯的不断巩固成型,进而为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持续提升,提供更好的支撑条件。
六、结束语
总之,因为批注式阅读更能体现落实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利于孩子们更为深刻而到位地学习新知,掌握课文内容,形成并巩固自学及探究能力,进而可推动小学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所以,小学语文老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批注、专题批注,还应该为他们进行批注示范,支持批注交流,甚至可以考虑将批注阅读延伸到课外,以推动良好阅读习惯的不断巩固成型,进而为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持续提升,提供更好的支撑条件。
参考文献
[1]林妙真.保有学生兴趣的批注式阅读教学模式探究——“批注式阅读教学”系列公开课观课有感[J].散文百家(理论),2020(10):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