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生
安徽省南陵县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安徽芜湖,2413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更加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音乐专业知识和演唱、演奏技巧;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优秀音乐文化的熏陶中提升文化素养,陶冶情操,实现对其他学科学习的反哺。基于此,本文从教研员的视角出发,就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中小学音乐;教学问题;教学策略
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开展,既需要教师兢兢业业的付出,认真完成每一堂课的教学;同样也需要加强教研工作,不断纠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模式为推动教育质量的进步而努力。教研员作为教师队伍中的教学牵头者必须勇于承担自己的教学责任,一方面要深入到教学一线了解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要组织好教研团队,加强对最近教育方针和理论的学习,不断地完善教学策略和目标,促进教育现代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切实发挥音乐知识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梳理
(一)教师教育教学方式亟待改进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不少教师将音乐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唱歌教育”,在课上的时候将大多精力放在了领唱上,这种教学方式显然是有局限性的。尤其是对于一些音乐天赋一般的学生而言,在音乐课上很难找到乐趣和表现自己的机会,甚至会害怕教师的点名提问。这就需要教师加强自我反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学生究竟喜欢什么样的音乐课。结果显而易见,大量的专业理论灌输和演唱技巧传授并不适合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致力于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鉴赏能力的提升以及对音乐文化的了解才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点。
(二)教学配套硬件设施不足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学配套硬件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更多乐器,了解更多地器乐文化;另一方面能够辅助演唱教学,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举例而言,在音乐教材中会涉及许多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包括乐器、服饰以及演奏道具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凭多媒体设备的演示很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其文化特色,这就需要配套的教学硬件来保证教学效果。但是在许多中小学里并不具备这些条件,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学生的正常学习带来了客观困难。
(三)音乐课程的考核标准缺失
在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缺乏明确的考核标准,一般情况下音乐课程不参与期中和期末考试,教师也并没有制定考核要求。这就导致了学生对音乐学科的不够重视,在学生眼中音乐课程被扣上了“副科”的帽子,进而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音乐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明确制定每一阶段的教学考核标准,引导学生加强对音乐课程的重视,让学生有的放矢的去学习。
二、保证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作为音乐教学工作的主体,必须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学校中不能因为音乐学科不参与升学考试,便放弃对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在引进新教师的时候应该以同样的标准去要求,保证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其次,校内要成立音乐学科教研中心,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引导教师加强对教学理论的学习,分析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个人教学能力的不断地增长;最后,要积极参与外部培训,与地方中心校、模范教师进行沟通,就重要教研问题进行了探讨。在保证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教师要致力于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为学生带来更加优秀的学习体验。
举例而言,在学习一首歌的时候教师不能简单地要求学生“唱会”就行,同样需要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精心备课,从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作品表达的情感以及演唱技巧等多方面展开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致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课堂参与度的提升。
(二)更新教学配套设施,重视音乐教学工作
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推进,必须从学校增强重视开始,校领导要认识到音乐课程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向相关部门积极寻求政策和资金上的帮助,更新音乐教学配套设施,建立专门的音乐教室,为教师教学工作的落实和开展提供支撑。在具备了客观条件之后,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出这些教学设备的价值,促进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文化的理解。举例而言,在培养学生的音准时,教师可以引入乐器来辅助对学生的音准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音准的理解,提升音高意识。钢琴作为一种常见的乐器,既为学生们所熟知又有着固定音高的特点,非常适合应用在音准训练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钢琴来辅助学生练耳,让学生在钢琴音高的指导下提升对音准的把握。在理论教学、教师示范、器乐辅助、学生练习强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教学所涉及的单曲的音高特征,对于音准的掌握层次也会得到深化。
(三)制定音乐考核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音乐课程标准的制定对于保证音乐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的价值,教师在制定音乐学科的考核体系的时候,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第一,要建立多元化评价标准,不能凭借某一次考试或者某几次演唱展示来衡量学生的好坏,可以将学生的演唱技巧、音乐知识积累、作业完成情况、课上参与度等纳入综合考评标准,实现对学生的多角度评价;第二,要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避免过度依赖终结性评价,从而实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护;第三,要引入多元化评价主体,尝试将家长评价、学生互评引入到考核体系中,实现对学生的立体化考核。在完善的评价和考核体系下,学生能够保持对音乐学科的学习热情,增强对音乐知识的重视。除此之外,教师要根据考核和评价反馈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教学供给与学生学习需求的契合。
(四)重视营造文化氛围,发挥音乐育人价值
音乐文化氛围的营造对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一些音乐比赛、文艺活动来为学生提供展示和创新实践的机会,音乐社团和音乐合唱队的建设也是十分有效的途径。举例而言,在国庆节前后教师可以将“爱国演唱”作为校园演唱活动主题,选取一批爱国主题的歌曲带领学生去练习。在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时候,教师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对我国的文化历史拥有更多的了解,体会每一首歌曲背后的爱国情怀。经过这些教学准备之后,学生在参与演唱活动的时候能够借助音乐实现情感的表达,对于学生音乐兴趣以及爱国精神的培养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能够很好地发挥音乐育人的价值。再如在劳动节前后,教师可以将“热爱劳动,艰苦奋斗”作为主题,开展专题演唱比赛活动,鼓励学生以个体或者团队的形式参加比赛活动。在这些音乐实践活动的加持下,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会得到优化,学生能够真正将课上所学的知识应用起来。
三、结束语
路漫漫兮其修远,在教育现代化的路上,新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在不断涌现,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在不断更新。教育的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研究。中小学教育需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上,既要关心学生的成绩提升,也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化底蕴的提升。在未来的教育中,音乐课程应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作为教研员必须一马当先,带领一线教师将教研工作落到实处,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艳苗.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讨[J].文存阅刊,2020,(9):104.
[2]王旗.中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策略探究[J].年轻人,2019,(29):211.
[3]李军.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策略研究[J].文渊(中学版),20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