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雪梅
白米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我国的民间美术艺术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不断创造的,具有丰富的文化性与艺术性,同时,更具有着历史传承性。在小学美术的教学中,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们基础的审美能力与创造力。所以,通过将民间美术艺术融入到小学美术的教育工作当中,将有助于增强小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与艺术创造力,在文化继承上更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民间美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方法
民间美术集合了各个时代人民群众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也能够够直接表现出不同类型艺术作品其时代背景。作为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一颗璀璨的文化明星,我国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有必要将其融入教学之中,从早期的美术教学开始,以民间美术来帮助学生们建立基础的艺术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通过欣赏与创造艺术作品来增强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增强学生们的凝聚力。并且,民间美术形式多样,与小学美术教育的融合也有利于学生们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因此,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具有综合作用。所以,本文将以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为主要内容进行探讨分析,以求提出几方面教学方法。
一、民间美术的概述
民间美术的出现是人类历史在文化演进过程中的闪光点与宝藏财富,是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的凝聚体与人民艺术创造力的结晶。并且,民间美术主要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主要目的,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常应用到的流行美术。民间美术不仅形式多样化,还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更迭创作形式,其中包括了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战国秦汉的石雕与陶俑,还有着流传至今广受人民喜爱的剪纸艺术与刺绣等等,不同的艺术形式都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昭示着我国人民群众的创作智慧。民间美术不仅是来源于群众,更是表达着我国人民对于生活的喜爱、向往之情,通过美术创作来赋予生活的希望。
二、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
1.提高小学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小学的学生们往往不具备基础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意识,在对美术的学习上欠缺基础。而民间美术取之于人民,源自于人民,在艺术形式上具有丰富性与亲民性,民间美术的风格往往也质朴易于欣赏。所以,在小学的美术教学阶段,教师大可以将民间美术融入其中,让小学生们从接触民间美术开始学习美术学科。通过雅俗共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学习鉴赏美术作品,在进行民间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去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在早期的美术教学阶段,以民间美术作为主要渠道,拓宽小学生们的艺术视野,为他们建立牢固的审美意识。
2.丰富小学学生们的美术文化知识
民间美术不仅风格与形式多样化,同时也包含着不同时代的历史背景。在不同的美术作品之上也能窥见其浓缩的历史时代文化。在剪纸艺术、彩陶艺术、刺绣扎染等艺术风格中,学生们可以通过美术课堂来充分的去认识他们,了解其文化背景与创作动机,了解不同时代的民间美术作品所孕育的民间文化精华。
所以,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民间美术,将有助于小学的学生们了解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获得丰富的美术文化知识。
3.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
我国的民间美术艺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涵盖了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五十六个民族都有着其特别的、具有民族特性的艺术风格,并且共同构成了我国优秀的,值得传承的民间美术。我国民间美术具有的文化底蕴是不同民族间共同创作的结晶。所以,将民间美术与小学美术教育相融合,便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看到更多的民族文化与民族作品,从而建立学生们的文化认同感,增强学生们的文化凝聚力,培养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
三、关于民间美术融入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
1.结合民间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们进行文化学习的主要动力,学习兴趣的产生也将会有助于学生们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所以,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要把握学生们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将民间美术艺术融入其中。而民间美术作品广泛的艺术形式可以为学生们带来众多乐趣,教师也可以利用多种作品来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作品角度来让学生们进行审美学习,以美术作品来启发学生们的创作灵感,从而使每一个小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着手进行艺术创作。
在民间美术的教育工作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用各种有趣的美术作品来初步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主动接受美术教育,主动进入到学习课堂的氛围中,一同学习民间美术。比如,在二年级下册的美术课本中,有《吊饰》这一课,在这节课堂上,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准备好各种民间美术作品,让学生们首先进行欣赏,在初步的了解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们一同去启发创造灵感。而《吊饰》这节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们通过利用周边材料进行创作,创造出可以用于装饰的吊饰。在这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先去通过观看来欣赏各种剪纸作品做成的吊饰,让学生们产生兴趣,然后再由教师进行指导,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创作。
2.选择合理教学内容,拉近学生与美术的距离
民间美术艺术包罗万象,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延伸出了众多不同风格与形式的艺术分支。在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中也使其传承下来,并且广泛应用于现代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添加了许多乐趣与美感。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要想融入民间艺术,教师则需要选择合理的、合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进行学习,在符合学生发展的基础条件下,让学生们通过对民间美术的学习来不断的增强自身的艺术修养,同时去拉近美术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们更轻易地去感知美术的魅力。
在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时,要融入民间美术的教学元素,教师就要选择能够适用于小学学生们的教学内容,从基础上帮助学生们进行民间美术的学习,以此来提高在美术上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到四年级下册中的《大师画我也画》时,教师就可以选择各种版画、年画、灯笼画来让学生们进行模仿练习。其中,版画作为常见的民间美术作品,在应用到小学美术教育中时也更容易让学生们接受。而且版画风格多样,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进行模仿绘画,从而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们的绘画能力,进一步拉近美术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让美术教育不再脱离群众,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们爱上美术,学习美术。
3.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彰显民间美术实用性
民间美术本就是流传于民众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美术形式,与民众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教师在将民间美术与小学美术相融合的时候,也要注重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在美术教学过程之中去主要突显民间美术的实用性。以此,来加强学生们在小学美术课程上的学习,深化学生们的审美意识,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对周边民间艺术的学习态度。也能让学生们在生活中能够注意到民间美术作品的存在,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育课堂上,教师要结合课本教材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来进行综合教学。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将课堂时间分为不同方面的环节,即作品赏析、启发创作、实际引用等。在这几个环节中教师就可以将民间美术融入其中。例如,班级内有学生过生日,教师就可以组织同学们为其准备自己制作的生日礼物,其中可以包括制作花灯,扇面画以及贺卡等等。以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实践参与民间美术作品的创造,让学生们通过联系生活的教学方式来感受民间美术的生活实用性。
总而言之,我国的民间美术作为历史文化艺术的沉淀积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身为美术教师,善用各种教学方法也能够促使学生们在小学美术学习中不断培养自身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范文艳.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587(05):152-152.
[2]崔海龙.浅谈民间美术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功能[J].时代教育,2018(8):164-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