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强
广东省丰顺县第一中学
摘要: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践行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的策略,有助于提升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高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助于高中学生地理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形成。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新课改方案的施行,以及广东省新高考方案的正式出台,农村地区由于教学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生源质量等因素影响,将面临很多挑战。本文通过访谈、调查、课堂实践等方式了解农村地区高中地理学科学生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农村地区
1绪论
2014年12月,教育部启动了高中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明确要求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写进新课标,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指引,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水平划分、与课程目标的关联等作了详细的解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然而,农村地区地理学科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课时设置较少、缩减学习年限、生源素质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普遍低下。因此,探讨适合农村地区高中生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2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某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关于什么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学者们根据各自不同的出发点,得出了多种解释,笔者对此的理解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健全人格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中应具备的具有地理学科特色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心理品质,包括人地协调、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从人才培养的三维目标角度出发就包括了地理学科核心知识、能力和思想三方面的素养,其中知识素养是基础,能力素养是关键,思想素养则是内在表现。[1]
3农村地区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
3.1农村地理教师必备的教师素养良莠不齐
根据笔者对本校丰顺一中以及相关地区地理教师和学生的访谈、问卷调查以及课堂实施现状的了解,发现目前农村地区高中地理教师的素养现状却令人堪忧。具体表现是:
3.1.1农村地区高中地理教师的知识素养不够扎实
不少农村地理教师并非科班出身,未对地理学及教育学进行系统科学地学习,也未参加相关的实质性培训,基本的地理教育理论知识还不具备,对于地理学科新课程改革的了解不够深刻,专业知识基本功不扎实。
3.1.2农村地区高中地理教师的能力素养亟待提高
由于农村地理教师教学观念较为落后,加上教育部门对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的投入较少,使得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过于陈旧,信息渠道狭窄,种种原因使得农村地理教师的能力素养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与发达地区的地理教师差距越来越大。
3.2农村地区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普遍欠缺
高中地理学科是文理兼备的,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地理理论知识、地理原理和基本的地理技能,同时还需要关注时事热点,用地理空间概念和空间分析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由于受招生政策的限制、家庭教育的缺乏、教学条件落后、初中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高中学生的整体学力较差。这使得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显得困难重重,表现为基本的地理理论知识和原理难以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欠缺、难以形成良好的地理空间思维,基本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不具备。
3.3农村地区高中地理教师管理体制还需完善
根据教科文组织的相关研究表明:教育的基础是保障人们的自由,唯有自由了,人的精神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地理教师也不例外。当前,相关部门对学校及教师的管理方式过于死板,不必要的教学干预过多,地理教师疲于应付各种名目的考核和检查,职称结构不尽人意,加上乡村教学环境与县城差距大,导致农村地理教师心理落差大,难以静下心来研究新课改和践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3]
4农村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4.1加强农村地理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先导,是教师立教的根基。[3]为了践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广大一线地理教师更应该身体力行。因此,我们可以教师角度出发,作如下的努力:
4.1.1探索适合农村地理教师的培训方式,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据了解,农村地理教师虽然有参加网络培训、校本培训和其他面授形式的培训,但是培训效果不明显。[2]由于培训内容脱离农村教学实际、过于理论化和教条化,难以满足农村一线地理教师的培训需求。因此,需要创新教师培训方式,增强培训的时效性,让广大农村一线地理教师能真正在培训活动中有所收获和提高。
4.1.2农村地理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面对日益变化的教育新形势,以及地理学科本身所具有实践性、生活性较强的特点,农村地理教师应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学习,迎接新的挑战。[4]当前,农村地理教师需要正确处理和灵活运用新教材,积极探讨在广东新高考方案正式推出后地理教师应作哪些方面的变革;积极参与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加强地理教师间的交流学习,通过组织学术交流、课题研究、教学反思等学习活动形式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4.2探索适合农村地区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首先是要夯实基础,扎实地理学科核心知识素养。农村地区高中学生地理基本知识积累相当薄弱,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信心和兴趣,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主干知识的学习,强化各大知识模块的内在联系,同时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学习。[2]
其次是要创设条件,努力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能力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课堂互动和自主探究的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同时,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时事热点,启发学生运用已学地理知识和关联学科知识来解决地理问题,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与地理方法。
4.3尊重农村地理教师的劳动,不断完善教师管理体制
教师劳动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把教师当做教学工具。由于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新教材和广东新高考方案对高中地理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对于农村地理教师而言挑战较大,教师们倍感压力,需要一定的教学空间去钻研和学习。因此,在教师管理工作中,应转变政府职能,制定合理的教师评价标准,适当减轻农村教师的工作量,给予地理教师一定的、适合其自我发展的教学空间。同时,相关教育部门及学校应充分考虑农村高中的实际状况,千方百计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为农村地理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晋升机会,激发广大农村地理教育工作者投身到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工作中来。
5结语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对于农村地区的高中教育而言,需要地理教师们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理解与支持,共同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当代合格中学生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燕燕,张立峰,李琳.高中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05):20-21.
[2]李红.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2016,(05):29-33.
[3]韩晓娟.农村高中生地理素养培养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