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芳宇
衡山县第四中学 湖南省衡阳市 4213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界的不断改革,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快,社会的发展也对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模式,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更需要注重以人为本、以史为鉴的学生素质教育,让学生可以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得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还能提高自己的历史核心素养水平,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历史教学模式,不断创新和改进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的潮流,进而在提高学生综合探究能力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历史型人才。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策略;营造氛围法;创设情境法;联系生活法;设疑教学法
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但总的来说历史就是对人类的文明轨迹进行的解释和教学,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以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所以作为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才能把枯燥的历史课程讲得生动有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使得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历史的研究中去,那么,作为教师在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背景下,应该怎样开展高中历史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呢?这不仅仅是现代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也是本文接下来将要探讨的内容。
一、营造诙谐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度
历史学科包含了很多的历史信息和历史资源,是一本富有魅力和道理的人文性学科,尤其是对于中国历史来说,蕴含着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历史的学习中去,其实,对于历史本身所具有的较强的故事性来说,还是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的,但是这还不能构成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力,学生对历史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也不够,因此,作为教师,要在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出发点,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让学生在诙谐有趣的课堂氛围中,把“爱历史”转化为“爱学习历史”。
例如,在教授“百日维新”时,我会先通过让学生展开自主性的探究活动并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掌握这节课的基本知识内容,然后通过让学生扮演历史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在历史课堂的参与度,比如我会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扮演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其他人,然后让大家就“百日维新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一事展开辩论,并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我会及时适当地给学生引导和明确,不仅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还能营造一种和谐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可以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尽可能地畅所欲言,进而在学生之间的讨论和我适当的引导下,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得出有关百日维新的相关结论,并在这个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还能增强学生的历史自信以及成就感,还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程内容的记忆和体会。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历史情境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尤其是对于高中历史这种故事性比较强的学科来说,播放有关课程内容的历史视频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还能让那些在课程中走神的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兴趣,以更好地了解到本节课程的历史内容,尤其是对于一些学生无法去体验和经历的历史来说,播放利用现有的有关历史文物或者历史遗址而制成的视频,能够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进而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感,为之后更好的历史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在教授“抗日战争”时,为了让学生弄清历史事实,光靠历史课本中的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会首先利用多媒体来展现与之相关的历史视频或者图片,以使得学生能有清晰的时空感觉,然后我会让学生就视频中的人物行为或者语言进行讨论,以让学生可以有效的理解和记忆历史史实,紧接着我会通过播放中国人民与敌人之间展开激烈战斗的这一段场面,并同时把战斗场面的时间、地点甚至气候展示出来,以让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程时,仿佛穿越了一样,能够有更深的历史感受,进而在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关注社会,联系现实生活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高考题都是考察的有关从某个历史事实中得出结论的题型,所以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系统的为学生讲解某个历史事实,因为教给学生历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以史为鉴”,进而在研究历史的基础上来为现实生活服务的,这是教授历史课的核心所在,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就要教会学生“以古观今”的方法,把某一历史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而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以让学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学会审时度势,进而切实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社会现象的能力,以在现实与历史的联系中切实提高学生分析历史并掌握历史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我会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在这个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让学生意识到“历史都是应运而生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然后我会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大家觉得这个历史故事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哪个事迹有些类似呢?”,进而把学生的思绪拉回到现实生活中,以在学生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思考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地明白“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意义,进而深刻认识到孔子、荀子、孟子等人的主要观点,以及通过把这些历史知识联系现实而产生的让学生正确对待儒家文化,以及正确发挥其在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四、设疑教学法,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设疑教学法,一般都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载体,来让学生在自己设疑或者释疑的过程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的一种方法,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等特点来使得学生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还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的教学时,可以通过为学生设疑或者让学生自己设疑的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在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真知,并从中提升历史自信,以真正达到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我会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会诞生马克思主义呢?”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历史,可以为学生指明一个大致的学习方向,从而培养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以及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意义,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在学生探究答案的过程中使得学生获得成就感,还可以让学生在之后的历史学习中形成自己的历史思想,进而提升学生的历史自信,让学生爱上历史课,以实现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之,为了更好地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师应该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出更好的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的学情特点,从而充分地发挥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还可以在充分挖掘历史教材深度的基础上,来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层次,以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或以联系现实生活或者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并在课堂教学时通过为学生设疑释疑来锻炼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彦锋.谈高中历史课的高效教学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10)
[2]江丽萍.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