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情景引入有效策略(DCCP架构教学导入模式)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5期   作者:赵浩杰
[导读] 同时教师应不断提高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反向辅助课堂所学知识,更好充分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赵浩杰
        上海师范大学(毕业院校)
        摘要:在新课改要求的迫切形势下,新课程理念和思想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调动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内在积极性和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老师提前摄入的情景引入、知识铺入、典型题目操练的授课等等活动中。总所周知,情景引入,大数据案例的铺入对于高中数学新知识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学生后期对于性质、定理、推论等等的理解程度。同时教师应不断提高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反向辅助课堂所学知识,更好充分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字:新课程理念;情景引入;大数据案例;探究能力;诱思;
        高中数学学习生涯是学生对数学认知层面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各种数学定理、性质、推论的抽象程度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考纲不断要求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理解、应用达到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具有数学最基本的逻辑思维品质、探究数学关键能力以及对数学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这些都需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所以,教师要积极充当一个极其优秀的引导者,诱导思考领路人,更好的完成新课程对我们的要求。
一、目前高中课堂中教学存在的问题
1、情景案例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学校部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引用的数学生活案例超越学生的认知范围、使得学生对于后期学习新知识的体会和理解有很大的障碍,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点,造成后期解题时有很大的认知漏洞,根本无法达到考纲所要求的课程标准。
2、铺垫数学定理使用的数学数据匮乏
   在授课过程中,有时需要大量的数据使用,比如高中学习数列章节中等差数列通向公式或者、等差中项(,其中为等比中项,则)、等比数列通向公式或者,等比中项(其中为等比中项,则)的使用,这些公式传递给学生们的时候需要大量的数据,如果没有丰富分数据引入,学生就很难理解其中的等式的数量关系,最后只会死记硬背,很难活学活用。
3、直接开门见山式的授课教学
    部分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根本没有情景引入这一说,或者有也只是流于形式,直接告诉同学本节课的公式定理,大量的时间用于带领学生一味的刷题,使得学生对数学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自然大部分学生就很难学好数学这一门课,失去对数学内在的学习兴趣。
二、浅析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情景引入有效策略
1、建立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大数据案例公共平台(Date)
        随着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案例收集也变得非常的方便,这对于我们为了新知识引入而寻找生活案例带来了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我们不仅老师要有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更要有数据分析的能力。同时,我们可以在学校建立一个教师案例使用公共平台,按照课本章节分类整理,随时将生活中的一些素材,网络上的图片素材、数据全部放入案例备课库中,长此以往,随着教学时间的推演,大家对于情景引入的备课会变得非常的方便,对于后期的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有非常大的帮助。授课中,教师通过合适情境的创设,更好可让学生认识数学思维的价值,掌握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逻辑推理基本形式,把握数学知识结构之间的关联脉络。


2、各学科交叉融合教研活动(Cross)
        高中各个学科之间都存在明显的纵横联系、交叉关联。教师可以尝试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入物理学一些情境问题,如行程问题中的变速运动的位移,在做功章节中的变力做功等,以及物理中很多公式的推导,比如力学这一章节,其中提到力的合成,力的分解以及平衡力,这些案例对我们学习数学几何中的向量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开阔性,能够更好的理解高中数学课本中的定理,性质的推导,同时反过来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3、师生共研数学知识生活案例(Cooperation)
        教师的培养目标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有时学生在课余生活看到的一些数学案例对老师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师生共研数学的活动,通过收集学生准备的各个知识案例,丰富教师的备课资源,同时对于学生来说,有了这样的活动也能从一定意义上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已学习的数学知识,培养孩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发生的一切,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数学修养有显著效果。比如收集人口增长率、死亡率、生物的繁殖率、银行的利息率、国民经济增长率、原子的核衰变素材案例等等,这些计算方面的问题,很多都要涉及到高中对数这一章节充分理解到()这个公式转化的理解。当然老师一定要注意导入情景内容的合理性和有趣性,目的能够更好的诱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师生共研的案例,通过教学实践,往往具有跟所讲的内容有很强的联系性,并且也非常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思想,同时也符合教学考试大纲的要求。
4、定期举行数学社会实践活动(Practice)
   数学知识学习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用于社会实践,老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参观科技馆,建筑馆(涉及高中立体几何章节)等等,也可以在教师里组织桥牌比赛(涉及高中概率统计章节),培养用数学的眼光分析生活中方方面面,了解数学在我们日常实践,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是一门极其抽象的学科,前期铺入大量的生活案例和数据对于学生理解结构知识定理有非常大的帮助,要尽量保证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很好的理解和应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所以,为了提高我们高中课堂的较高的教学效率,应当充分把握好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在上新课之前,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新教材标准对课前导入环节进行合理有效的设计,选择合适的生活案例和数据,同时也要选择合适的情景导入方法完成新课前的导入,从而能够更好的达到激发学生的课堂内心学习兴趣,诱导学生往更深层次的思维学习,培养同学们更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文章难免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谅解和指正。
        参考文献:
        [1]史建文.高中数学引入生活化教学方式的探讨[J].学周刊,2020(20):97-98.
        [2]田召平.新时期高中课堂教学新课引入初探[J].学科教育,2019(11):87.
        [3]徐小松.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情景引入的价值[J].安徽教育科研,2019(16):9-10.
        [4]甄树梅.巧设课堂引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x新课程,2020(15):185.
赵浩杰(1986-)上海崇明人,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大学本科,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