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多元教学模式,增强高中数学教学高效性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5期   作者:  田阿妮
[导读] 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学习方法,促进他们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打造出具有高效性的数学课堂。
        田阿妮
        新疆阿勒泰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在增强数学教学高效性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空间感知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三个角度入手,并在此过程中,运用情境导入法、自主探究法以及实验教学法,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打造具有趣味性、自主性以及探究性的高中数学授课模式,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学习方法,促进他们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最终打造出具有高效性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多元教学;高中数学;高效教学
        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数学教师受到“熟能生巧”思想的影响,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习题的练习上,并不注重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导致学生成为“运用公式的工具”。针对这种状况,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真正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正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构建与他们认知最为接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强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一、运用情境导入法,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度
        众所周知,“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高中数学授课亦然。高中数学教师应重视课堂导入,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相应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促进他们数学学习兴趣度的增强,并让他们在好奇心的作用下,投入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获得良好的情境导入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等比数列求和”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引入如下的情境:一位国王迷上了下围棋,并想赏赐围棋发明者。由于国王过于残暴,臣民十分害怕国王。为了刁难国王,并为国民解气,对于赏赐,围棋发明者提出如下的要求:在第一个格子中放入一粒粮食,第二个格子中放入两粒粮食,以此类推,保证后一个格子的粮食粒数量是前一个格子的2倍,直到放满这64个格子。在半个时辰后,国王大声说出:“怎么,本国的粮食不够了?!!!”在故事讲完后,教师询问学生:“一个国家的粮食竟然不能填满整个棋盘,你们知道其中的原因吗?”学生的好奇心,被故事情境,以及教师的问题所吸引,并迅速投入到数学学习中。通过运用情境导入的方式授课,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二、采用自主探究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
        空间感知能力是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独立的思考空间,并结合他们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引导,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更具有方向性,提升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获得良好的自主探究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直线和平面垂直条件”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为学生搭建具有自主性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充分运用各种工具,进行相应问题的探究,真正促进学生空间感知能力的提升。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出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假如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则这条直线一定与该平面垂直。”这句话正确与否?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手中的签字笔以及桌面,进行探究,并给与他们充足的思考空间,真正让学生享受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快乐。在大部分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成果。生一积极地举手说:“我认为这种观点不正确。因为一条直线不能确定一个平面,所以假如一条直线只是垂直于面中的一条直线,我们根据平行原理,也可以得到在平面内会有无数条直线垂于与平面外的直线,但是不能说明此直线垂直于该平面。”
        三、使用实验教学法,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实验,并记录相应的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增强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例如,在讲授“概率”这部分知识时,教师运用实验教学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让学生通过记录数据的方式,获得分析能力的提升。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同时投两枚硬币,并给出三个选项。选项一,两面同正;选项二,两面同反;选项三,两面不同向。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选项三出现的概率为50%。请运用实验的方式,进行解析。与此同时,教师发放相应硬币,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通过开展实验教学,教师发现:有些学生从实验中得出如下的结论:两面不同向暗含了两种结果。结果一,一正一反;结果二,一反一正。通过运用实验的方式,教师真正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获得数据分析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真正理解高效性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抓牢“三个立足”,立足学生学习能力,立足数学教学目标,立足课堂教学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创设具有适切性的高中数学授课模式,增强数学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杨西龙.浅谈如何打造高中数学教学高效课堂[J].中学数学月刊.2016(07)
        [2]常磊.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数学教育.201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