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月14期   作者:闫新明
[导读] 在初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中为了切实推动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教师应该及时地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创造充足的自主探究空间。
        闫新明
        甘肃省金昌市龙门学校   737100
        摘要:在初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中为了切实推动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教师应该及时地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创造充足的自主探究空间。并且为了解决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与自主探究能力相对较弱的一系列教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对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在课堂中强化自身的引导职能,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所设置的任务下获得更好的计算机学习体验。为此,教师应该首先对任务驱动法的实际应用意义进行分析,完成对其应用价值的归纳。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自主探究;任务驱动法
        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实践中开展计算机教学,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通过对计算机内容的接触与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学习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以此使学生能够未来生活实践中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自身的解决问题方法,真正融入到信息社会之中去。在初中阶段的计算机课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从更加直接的体验中获得对计算机知识的深刻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对任务驱动法的利用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利用任务的布置模式推动自身引导职能的不断强化,从而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辅助角色,推动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确立。为此,教师应该做好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实际应用意义的分析工作。
一、任务形式激发课堂参与兴趣
        在初中阶段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对课堂实践环节的设计意识,导致课堂实践模式相对较为单一,这使得学生在机械化的枯燥实践活动中容易逐渐丧失计算机实践参与兴趣,进而出现实践参与效率较低,难以提高学生实际信息素养的问题。在初中计算机教学实践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实践环节之中,教师即可以通过对任务驱动法的利用,使学生在任务的形式激励下激发出探究兴趣,促成学生探究积极性的提高。
        例如在《操作系统的个性化设置》这一课的教学之中,笔者即通过设置课堂任务的形式向学生提供了固定的实践方向,以此调动起了学生的课堂实践参与积极性。在课堂之中,笔者所具体提出的课堂探究任务使得学生在课堂中对操作系统的个性化设置实践更加具有方向性与具体性,在这种任务具体性的指向作用下学生被充分激发出了想要完成任务的挑战心理,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了完成任务的实践环节之中,通过思考与操作的形式完成任务所提出的具体指标。由此可见,任务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挑战心理,从而在主观层面为学生提供了对课堂实践的参与兴趣,使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融入到实践环节之中,促成学生实践效率的提高。


二、任务驱动引导实践有序开展
        为了使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以更短的时间完成,促使课堂实践的效率得到提高,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探究行为,使学生能够始终将科学的探究方法作为探究过程中的重要凭证,促成学生的有序探究活动。为了在初中计算机的教学实践之中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即可通过对任务教学法的利用,以科学探究流程作为课堂任务设计框架,以此强化对学生实践操作的引导作用。
        例如在《信息搜索和文件下载》这一课的学习活动之中,笔者首先设置了一个项目框架,以此作为任务教学法的应用主题,使学生能够始终在项目框架之下完成任务目标。在课堂实践之中,学生随着项目框架下的任务指引通过科学的顺序对相关信息资源在网络平台之上进行了搜索,并在合理的整合方法之下对信息进行了筛选,之后通过对计算机文件下载知识的合理利用,学生切实地将 项目相关的信息文件整理在了特定的文件夹之中,以较高的效率实现了项目目标。通过任务教学法的利用,学生切实地在任务的指导下以科学的探究方法完成了探究活动,并从任务的具体框架之下切实掌握了科学探究流程。
三、任务框架创造自主探究空间
        在课堂之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验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内容进行自主的独立思考,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空间,通过尽可能减少对学生辅助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切实地进行自主的思考与直接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任务教学法,还能够通过任务创设的方式,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使学生能够在任务环节中切实地成为实践的主体角色。
        例如在《电子邮件》一课的教学活动之中,为了使班级学生能够对电子邮件的收发方法产生更加具体的了解并深刻地掌握其实践模式。笔者即在课堂之中设置了开放性较强的实践任务,引导班级学生利用电子邮件自主选择邮件内容与发送对象,使学生在课堂任务框架之下展开了自主探究实践。在任务环境下的自主探究空间之中,学生能够始终以自主选择、自主思考的方式对计算机进行自主的实践,进而优化学生对电子邮件相关知识的认知,带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总而言之,只有在初中阶段的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做好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意义分析工作,教师才能更好的把握任务驱动法的应用价值,进而在其价值的基础上更加有针对性的制定任务设计策略,以此最大化的强化自身的引导职能,带动学生课堂主体性的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程勇.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整合及实践分析[J].科学与信息化,2016(19).
[2]范志航.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整合及实践分析[J].中华少年.科学家,2016(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