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陕西省西安市曲江南湖小学 710160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根据教材中的知识,运用生活中的事物教导学生的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有效的理解教材中的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小学生思维不成熟,在学习数学课程的过程中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了数学成绩的提升。因此,为了增强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情景、案例、课外等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教导小学生。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生活化;教学
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在数学学习中运用生活化的学习方式,可以夯实数学的基础性理论知识,增强数学学习的思维,促进未来数学学习的高效发展。所以,教师在数学中可以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运用情景教学,理解数学知识
生活情景教学是运用生活事物构建教学情景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专注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推动学生学习的进程。数学知识具有较强逻辑性,增加了小学生学习的难度,限制了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发展。因此,为了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情景教学的方式。
例如:教师在教学“面积”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生活中的事物构建独特的教学环境让小学生学习。如,小学生可以用“铅笔盒”分步骤探究学习“长方形”面积的知识。首先,用直尺测量出铅笔盒的长与宽。其次,将铅笔盒的长与宽相乘,能够得出铅笔盒的面积。小学生也可以运用“三角板”分步骤探究学习“三角形”面积的知识。首先,用直尺测量出三角板底边的长度与三角板的高度。其次,先将三角板的长度与高度相乘,再除以二,能够得出三角板的面积。小学生在学习长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后,可以自主运用“魔方、四边长相等的书本”等探究“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小学生在学习“面积”的过程中运用情景学习的方式,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数学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提升对数学图形的认知,增强数学运算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小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强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记忆。
二、利用案例教学,解决学习难点
生活案例教学是根据数学题目,运用生活事物教导学生的手段,可以让学生增强数学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解决学生的学习难点。小学生思维不成熟,在数学学习中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了对数学难点的解答。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构建学生数学的解题分析思维,让学生自主解决学习中的难点。
例如:教师在教学“周长”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运用生活中的事物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题思维。如,
一个长方形的笔记本,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问两个笔记本的周长为多少?
解题步骤:首先,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2×(长+宽),能够得出2×(10+5)=30。其次,题目中问两个笔记本的周长,所以可以用30×2=60。最后,两个笔记本的周长为60厘米。教师在教学以上数学题目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小学生使用生活中的笔记本解答例题,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的数学解题思维,还可以培养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在学习中接受生活案例的教学方式,可以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助于解答数学学习的难点,促进数学学习的良好发展。
三、拓展课外教学,丰富数学知识
课外教学是对课内教学的补充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吸收更多的文化学识,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促进学生学习的进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丰富数学知识,能够发展数学的思维意识,为初、高中的数学成绩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依靠教材教导小学生,限制了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影响了小学生数学知识的丰富。因此,为了增强小学生的数学文化底蕴,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拓展课外教学。
例如:教师在小学生假期时间,可以组织小学生去图书馆阅读数学书籍,帮助小学生提升数学文化修养。如,小学生阅读《多变的七巧板》,能够提升对数学平面图形、几何图形的理解,培养数学图形的思维,增强数学图形的解题能力,与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图形知识相互印证,发展数学的文化素养。小学生阅读《马小跳玩数学》,能够认知更为广泛的数学知识,激发数学学习的潜能,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成绩。小学生阅读数学课外书籍,既能够有效丰富数学文化知识,也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数学是一门极为严谨的课程,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会遇到学习的困难,从而限制了数学学习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教导小学生,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强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丰富小学生数学的文化知识,解决小学生学习的难点,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广东.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13(10):39+41.
[2]赵明.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03):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