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所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月14期   作者:章莉
[导读] 生物学主要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是围绕生物展开的学科,而生物和环境又是统一的整体,生物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十分重要。
        章莉
        乐山市实验中学  四川 乐山  614000
        摘要:生物学主要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是围绕生物展开的学科,而生物和环境又是统一的整体,生物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十分重要。课堂上,除了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以外,还需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生物教学中,将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  核心价值观  和谐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1]。青少年不仅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民族的希望,想要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应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对于核心价值观,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而应将其融入教学中,在教学中不断深化,最终达到升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方面都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在初中生物学中有明确说明,生物离不开环境,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要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也需要平等、诚信、友善,教师的言和行对学生具有示范性,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在相互影响,因此,学校要为教师和学生创造和谐、和乐的环境,教师之间要和睦、和谦,教师对待学生要和蔼、和谨,学生之间要和气、和善[2]。
         一、在“了解生物圈”这一章的学习中融入富强、文明、和谐、友善等价值观
        了解生物圈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内容,涵盖三节:首先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其次了解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最后认识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提问:什么是环境?引发学生思考回答,小组讨论影响小麦生活的因素有哪些?通过图片举例说明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怎样影响生物。学生通过教材上案例讨论总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让学生先认识生态系统的概念,再引入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学习,这些知识都体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生物圈2号实验给我们的启示:地球上的资源有限,开发利用要合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仅有一个,也只有一个。
        通过了解生物圈,认识了生物要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环境又能影响生物,例如骆驼刺生长在沙漠,蚯蚓松土改变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还有甘肃酒泉的月牙泉都说明生物与环境不可分割,是统一的整体。最大的生物圈就是我们唯一的家园,让学生意识到生物与环境要和谐可持续发展,要合理文明的开发和使用资源,对大自然中其他生物友善,对大自然友善,也就是对我们人类自己友善,生态环境越好,资源越多,能为人民幸福安康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经济发展,走向繁荣昌盛的前提条件。
         二、在“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的学习中融入文明、和谐、公正、法治等价值观
        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章,结合教材谈谈自己身边例子,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有哪些?全是有害的影响吗?有没有有利方面的影响?面对我们唯一的生存家园,我们应该怎么做?从自身出发,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学生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自主学习,在讨论中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环境的和谐。人类不良活动已经造成了土地沙化,泥石流,水资源被污染,酸雨,全球变暖等,导致许多动物没有良好的栖息地而灭绝,也有一些动物是由于人类的乱捕滥杀导致灭绝的。


        结合学生的学习,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我们可以做什么?绿色出行,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垃圾分类,少用一次性的碗和筷子,双面使用每张纸,节约用水等。保护生态环境,我们能做的很多很多。其实,对于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国家已给出了相应的法律政策,在公正法治的前提下,使得保护环境更有保障,具体行动: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循环经济等模式;大力开发和实施各种节约资源、高效利用资源的新技术;开发清洁能源,建设生态文明;低碳出行,大力开发和推行公共交通,公交车,电动车,自行车等。
         三、在“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学习中融入和谐、平等、公正、法治等价值观
        生物分类学通过进化树反映不同生物体间的关系。利用之前学习过的各种植物和动物,让学生初步认识生物分类的方法,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生物的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讲解这一章,通过播放短视频展现生物的多样性,选取央视频道的《动物世界》《人与自然》《自然传奇》等节目中的精彩片段,剪辑成短视频,在课上播放,让学生观看,认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不同的生物与环境又可以形成不同的生态系统,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就此产生。
        学习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这一章,同样从央视频道选取一些有意义的视频制作成短视频,再从以保护生物为主题的电影《可可西里》中选取一些片段,使学生观看后产生共鸣,让学生感触、感愤,知道保护生物不是停留在字面上、口头上,需要付诸实际行动,而且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可可西里是中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自然环境较好的保护区之一,它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还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保护生物多样性,还需要构建健全法律体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生物多样性[3]。全球都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而努力,每年的5月22 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每年6月5日是生态环境日,今年生态环境日我国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为主题开展,宣传海报以美丽的中国风景为背景,配以“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本身就是经济”,“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生态环境要有保障”的文字,全面体现了生态环境对民生、对经济的重要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四、在“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学习中融入和谐、爱国、诚信、友善等价值观
        以“新冠病毒”引入本节课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提问:什么是传染病,它又有哪些特征?传染病如何传播流行的?怎样才能预防传染病呢?以这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提醒学生结合教材,小组间讨论,让各组代表说一说本组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理解,整合各组对传染病的理解,突出本节的重点内容。通过传染病及其预防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珍惜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由于新冠病毒,我们不能聚会,不能随意出门,不代表人与人之间关系淡了,没了人情味,这是为了更好保护对方,是爱的表现,是善的表现;不能按时去学校上学,不代表课程被耽误了,不用学习了,我们可以在家自主学习,还可以利用网络与老师、与同学交流学习,按时完成老师不布置的任务,是爱的表现,是信的表现。疫情期间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体谅医护人员的不易,不给国家添负担,这是爱国的体现,作为青年人,更要不断磨砺自己,树立理想抱负,坚定信念,努力为国家的健康稳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初中生物学的学习中无处不在,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该为青少年营造一个文明、和谐、友善的环境,想要建设一个美好的生态环境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参考文献
[1]薛晓阳.从政治价值到伦理品格: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道德建构及学校融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2]杨丽.以“和合”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
[3]赵秋梅.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教育科学论坛,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