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方法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5期   作者:侯小生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与社会生活的发展,小学数学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的关联也越来越密切。
        侯小生
        山西省汾阳市阳城中心校文侯中心小学0322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与社会生活的发展,小学数学的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的关联也越来越密切。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逻辑思维能力还处于较为薄弱的时期,在学习较为复杂的数学知识时缺少代入感,难以快速准确的吸收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当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理解能力,结合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实践,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善于引导;创设情境;多元化课堂;交流讨论
        传统小学数学课堂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这种课堂形态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难以得到充分培养,长此以往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价会有不可挽回的影响。这就意味着要进行转变,新课改以来有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涌现,生活化教学法就是其中一种。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将小学数学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有机融入问题式导入法、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教学模式、组织交流讨论等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进而使学生能够以更为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小学数学的学习之中。
        一、教师善于引导,融入生活化元素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起着一种引导的作用,代表着一种教学方向。教师教学理念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是以一种积极地态度学习还是以一种消极的态度去学习,教师引导作用的重要性也就可见一斑。因此,教师应当紧跟教育发展的大潮,积极地吸收新教育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以学生为本,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具体而言,教师应当以教材内容为根本,深入钻研教材中的数学知识点,并且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通过问题式导入的方式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上,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促进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长方体的认识”时,这是对立方体中长方体的初步认识,我在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融入了生活化的元素。首先用语言导入的方式,让学生对长方体有一个较为直观的印象,即“长方体在生活中很常见,小到鞋盒、大到体育场馆‘水立方’,都采用了长方体的构造,那么,从小学数学的知识角度来分析长方体,。它又有哪些特点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就会知晓。”在融入生活化的因素之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而后我引导学生对长方体的特点进行了了解,即“顶点的个数”“面的个数、形状、大小关系”“棱的条数、长度关系”,时学生对长方体有了更为细致化的认知,对接下来长方体的延伸知识与试题的解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增强学生代入感
        创设情境对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两个角度来看,精彩的课堂情境有利于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在此基础上会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黯淡无光的课堂情境则不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还会消磨学生的学习意志,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有鉴于此,教师应当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构建多彩的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不仅可以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还可以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变的更为融洽,让单纯的额师生关系变得亦师亦友。在此基础上,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无疑会驶上快车道,首先会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效率提高的基础上,促进教学质量的飞跃。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时,这是对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与实际应用的知识,对学生树立立方体思维有重要影响。我首先创设了一种生活化的情境,并在此情境的基础上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便于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后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的求体积公式,即“长方形的体积=长×宽×高”,用英文字母表示为“V=a×b×h”在此过程中还涉及到了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我引导学生一并进行了学习,即“正方形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英文字母表示为“V=a×a×a”,学生对理论性的内容进行了细致化的了解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做题实践,以检验理论的掌握情况,即“冷藏车箱内部长3m、宽22m、高2m,车厢内部的体积是多少?”学生运用学到的求体积公式,迅速的求出了正确结果,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都非常可观。
        三、多媒体教学,构建多元化课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模式也迎来了自己的“一员大将”。多媒体教学模式适应能力很强,不仅是教师乐意使用的教学模式,同样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模式。多媒体教学的突出优势是可以将数学知识点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并且以其声情并茂、视听结合、图文结合的优势,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的吸引在课堂上。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特有优势,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串联知识点的方式,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小学数学课堂,在此过程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确定位置”时,这节课的内容涉及到空间了解和方向的辨别,较为抽象,于是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播放了一段确定位置信息的视频,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确定位置”的学习兴趣,另外加强学生判别方向确定位置的信心。在将基本的知识讲解完毕之后,我在幕布上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夺宝”游戏的图,主要内容有“①号钥匙的位置时北偏东40°,距离宝箱1cm;②号钥匙的位置是北偏西75°,距离宝箱3cm;③号钥匙的位置是南偏东30°,距离宝箱2cm。”我引导学生根据已经学习的数学知识和题中的图,对试题进行了研究解答,在多媒体教学模式与生活化理念的双重作用下,学生迅速的确定了三把钥匙的位置,圆满的完成了做题任务。
        四、组织交流讨论,吸收借鉴学习经验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需要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之外,还有一点需要格外引起注意,即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这两种学习能力如同“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学生在合作学习和交流讨论中,不仅有利于加深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在交流讨论中吸收借鉴其它学生的有益经验,使之为己所用。因此,教师应当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对数学知识点进行交流讨论的客观条件,让学生在与其它学生共同探讨数学知识、共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指导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邮票的张数”时,这节课的内容涉及到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于是我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融入了小组合作学习法,创建了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的客观条件,并且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培养团队精神。首先引入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即“姐姐的邮票张数是弟弟的三倍,弟弟和姐姐一共有180张邮票。试用方程的方式求出姐姐和弟弟各有多少张邮票。”我引导学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而后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在这个问题中,学生经过研究发现,如果设弟弟的邮票为x张,则姐姐的就有3x张,于是得到等量关系方程x+3x=180,而后再进行运算,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学生后来对列方程、解方程的方法技巧进行了交流讨论,不仅加深了对这方面解题技巧的印象,还促进了经验互鉴、知识共享,实现了共同进步。
        总而言之,生活化教学法完全可以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带来别开生面的学习体验,在学习中感悟实际生活、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在双向的交融之中,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当将教学思维先进化、前瞻化,以一种立足于客观实际的态度,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团队精神的养成贡献智慧。具体而言,可以用生活化教学法为基础,以多媒体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的课堂、以精彩的课前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以创设情境增强学生的代入感等等,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5(05)
        [2]陈艳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析[J].新课程(小学),2014(09)
        [3]郭春艳,张学利.让小学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情趣[J].考试周刊,2014(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