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秀
黑龙江省萝北县鹤北中学 黑龙江省鹤岗市 154212
摘要: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数学教学要为学生发展服务,这是时代的要求,是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现代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数学已渗透到各个领域,各行各业都需要数学,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面对越来越多的资料信息,要求人的数学常识也增多了。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不断探索新知、独立思考、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素质,适应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感思维;归类悬念
当今社会是知识更新、信息爆炸、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学会生存,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就要学会求知,这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实现的目标。针对中学生来说,刚跨入初中门槛,他们的知识基础相差不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特别是到了初二两极分化比较明显,我认为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组织教学,主体作用的发挥,逻辑思维的培养、学习兴趣的产生,学生思路的拓宽等诸多方面教育。只是传统式的教育方法,不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其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就以上的教学方法谈几点看法。
一、以情感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的思维
刚跨进初中门槛的学生,是一次突破性的飞跃,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要解决好衔接的问题,首先要求我们老师在最短的时间内熟记学生的名单,观察每个学生的特点。以朴素、美观、大方、整洁的衣着给学生树立朴实无华的形象,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愉悦。什么样的老师形象,就会带来什么样的学生。其次是循序渐进的原则,用亲切和蔼的语言,丰富的表情、热情饱满的情绪接近学生,给学生建立一种真挚的友情,使学生产生一种愿与教师交谈,愿听老师讲课的心情,只有学生真正喜欢你,才会学你传授的知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再次走上讲台,要目视全体学生,带着和蔼的微笑,努力使目光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用眼神稳定学生的情绪,鼓励他们好好听讲,讲课时你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要有一种带感染力的讲演,语言速度要适中,不易过快,更不准有废话。语言要肯切,精练有魅力。要带着微笑边讲边观察学生的表情是否理解,接受。当看到学生表情专一,目光炯炯有神,证明他们能够听懂你的讲演。反之,当你看到学生紧皱眉头,目光迷茫,说明他们没有听懂,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这时教师要依据反馈的信息调整讲课的方式或讲解语速,以达到目的。“观其色,看其效”就是这个道理。课堂的气氛要随教师的讲演语言,活跃而活跃,安静而安静,学生的思维要随老师的语言而思维,随着教师的引导而开发。使老师的导、学生的问、教师的答,学生的练,开发学生的思维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二、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能力
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只要老师能想方设法去点燃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迸发出的能量是惊人的,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做老师,老师在台下欣赏,甚至心甘情愿地当一回学生,与学生一块练习,一块活动,与学生展开竞赛,使师生熔于一体。比如在初一学完单项式乘法后,在讲到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因为单项式是根据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运算的。而多项式只让学生回忆乘法的分配律和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进行提问,然后写出单项式乗以多项式的式子,如计算(1)m(a+b+e)(2)1/2(3ab2-2ab),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讲演,在讲演中轮换不同的学生,让学生自己再举出不同类型的例子进行讲演,留出练习,师生共同参与,这样既调整了课堂的气氛,也锻炼了学生的讲演水平,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每节课可轮流讲演,因为讲一遍学生记忆最深刻,学生接受知识也愉快,学习也有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才能真正学好它。
三、一题多解,拓展学生的思路
不同的思维方式,往往对问题产生不一样理解,一题多解就是根据题意,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集中学生的不同思维。教学中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可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有无穷无尽的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如在讲完平行线,三角形内角和后的一道几何题中。
证明这道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引导学生的思考(1)从平行线角度考虑,在内部过点F作AB的平行线FE,可利用同旁内角互补证明.(2)连BD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与同旁同旁内角证明。(3)任作一条直线MN与AB、CD相交,可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证明。老师只是提示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用了几个定理,如何推导,然后老师归纳这几种方法,让学生充分讨论,通过这种发散思维训练后,使学生认识到几何证明不是只限于一种方法,从不同角度思考,就有不同的证法。
四、归类式复习,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平面几何的证明是一种跳跃式题型,很难找到某种模式的规律,在有些命题中所给的条件和图形,证明十分困难,有时找不到缺口下手。比如,在复习三角形的内心、旁心时,必须想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的交点为内心,一个内角和其它两个角的外角的平分线的交点为旁心,那么就利用角平分线的特点进行证明。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类,如在几何知识角平线性质应用复习时,可引导学生把与角平分线有关的几何图形进行建立数学模型。在此过程中,强调如何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构建数学模型,然后再用相应的数学模型去解决问题。如图所示:是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的四种与角平分线有关的数学模型。

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既总结了知识点又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避免了机械记忆定理内容,而忽视应用定理解决问题的弊端。
五、悬念式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讲完一节课结束时,最好给下节课的内容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而教师不作答复,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这样学生课后就会激烈地讨论或争论不休,到下节课讲课时,学生会有一种好奇的心理,认真听讲,如何解决上节课的悬念。比如:在学完一元一次方程后,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前,老师可以提出在民间流传的顺口溜,“亲戚来了一院子,黄瓜担了一担子,每人十根长十根、每人十一缺十一;又如《九章算术》中,“绳不知长短,并不知深浅,单量长一文二尺,双量短八尺等。在讲到极限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背庄子一句话“一尺之垂,日取其半,万世不揭”;然后提出:“兔子、乌龟赛跑,现兔子在乌龟后,相距十米,同时同向起跑,兔子的速度是每分钟十米,乌龟的速度是每分钟一米,问兔子是否能追上乌龟。”通过这样悬念式结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下节课带来一个良好的开端,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己,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探究课堂的新思路、新方法、更新观念,对课堂教学的改革去大胆地尝试,去实践,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的教育事业会更上一层楼,孩子们的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张有明.初中数学先练后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学周刊,2020(34):25-26.
[2]梁艳.差异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学周刊,2020(34):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