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策略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5期   作者:刘娟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落实,广大教师正在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行深入的探究,也提出了一些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对课堂导入手段的开发和使用,更是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多变,富有生机。
        刘娟
        四川省平昌县第二中学  6354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落实,广大教师正在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进行深入的探究,也提出了一些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对课堂导入手段的开发和使用,更是取得了极大的进步,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多变,富有生机。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站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学习兴趣、思维方式等基础素养得到全面培养的基础之上去展开教学活动,优化学生的化学学习经历,让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接受化学知识,理解化学文化所蕴含着的思想方法,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益,最终落实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教学策略
        在过去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忽视课堂导入环节的效益,导致学生很难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来,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不高。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到兴趣和习惯对学生学习能力成长的重要意义,使用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上保持高度的集中力,从而提升课堂上的效果,让学生在高效的思维运转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高中化学教师要对课堂导入的策略进行不断的探索,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有效的经验,在有效的课堂导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复习导入法
        学生并不是脑袋空空的进入课堂的,高中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科学知识经验,对化学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使用复习导入的手段,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起点来引出新的知识,让学生发现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产生代入感,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使学生有兴趣去进行延伸性的学习,为之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复习导入的手段,让学生思考初中阶段学习过的碳和氧化铜反应的知识,并且分析在这个反应过程中氧元素的得失,从而让学生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中回忆起氧化还原的基本知识,并且在旧知识的帮助下,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形成更加牢固的知识结构。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使用复习导入的手段,增强学生记忆的逻辑性。
        二、实验导入法
        实验是化学教育的基础,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化学实验方法是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实验也可以应用到课堂导入环节中来,教师可以利用充满趣味性、探究性、互动性特征的实验来构建导入情景,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从而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来学习新的知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感性认识,进而让教学更加顺利地进行下去。
        比如,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以实验为导入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质疑。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实验所应用到的材料,包含铁钉、铝丝、稀盐酸、硫酸银等等,之后,教师再进行实验操作,让稀盐酸分别和铁、铜、镁等金属进行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之后再将稀硫酸和这些进行进行反应,同样让学生观察实验所取得的不同现象,随后,教师还可以通过铜与硫酸银的反应等实验来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质疑,让学生对金属的化学性质产生好奇心,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进行,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去探究化学知识。
        三、生活导入法
        化学知识的学习最终是为了促进我们的生活,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化学教育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引起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反思,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究动机,学会观察生活、探索生活。高中化学教师可以采取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来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亲近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学“物质的分类”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个小游戏,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一样样的物品图片,然后让学生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放到对应着的文件夹当中,教师展示的图片要包含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包含水果、家具、家电、书籍等等,在带着学生分好类之后,教师可以再向学生提出问题:如果站在化学的角度上,物质可以怎么分类?从而让学生尝试切换视角,对学到过的化学知识进行思考,尝试使用类比的方式去学习新的知识,如此,可以让学生在生活的帮助下更好的学习知识。
        四、悬念导入法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悬疑的导入情景,引起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期待去解决问题,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设置悬疑情景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创造探究知识的情景,让学生开动脑筋。
        比如,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按照金属的活动顺序表,金属钠的活泼性是高于金属铜的,那么我们使用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进行反应的话,可以置换出金属铜吗?这个问题就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不自觉地思考否定的原因,从而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深入教学做好了铺垫。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客观情况来提出与学生原有认知存在冲突的问题,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来。
        五、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课堂导入方法,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向学生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让学生可以明确本节课的目的,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来。在使用直接导入的手段时,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吸引力,力求做到一针见血,让学生可以产生充足的好奇心,从而发挥出直接导入的作用。
        比如,在教学“化学平衡”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直接导入的手段,对学生说道:在很多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不仅仅要考虑到化学反应的快慢问题,而且还要关注化学反应的程度,从而提升工业材料的转化率,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也就是什么什么化学平衡,以及如何实现化学平衡。这样,通过间接、明快的导入语,可以让学生迅速地带入到解决问题的视角中,对将要学习的目标产生深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六、故事导入法
        化学是一种文化,有着丰富的经历,在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时,教师不仅仅要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化学情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内涵。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故事导入的手段,通过向学生介绍化学的文化背景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更具有活力。
        比如,在教学“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喷火的老牛”这个故事,故事发生在荷兰的一个小村庄,一户农家的老牛生病了,肚子涨涨的,于是请来了兽医,兽医认为牛是产生了胃胀气,于是想要通过嘴来帮助牛把胀气排出来。在用打火机观察牛的咽喉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这样,通过讲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可以让学生不自觉的沉浸在课堂上,反复琢磨故事的情节,从而拉近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进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本文针对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策略的探索展开了一番叙述。课堂导入起到着提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潜能的重要功能,对于课堂教学的质量起到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化学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发挥出课堂导入的知识导入功能,让学生对化学学习充满期待,乐于投入自己的精力,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大大提高,进而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少丽. 师生视角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的调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2]罗珊.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研究[D].西南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