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忠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三里城镇三里初级中学 432814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改变,更加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的策略。数学教师可以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思维,应用参与式教学,充分体现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还要开展专项的教学训练,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也得到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优化教学;问题引导;参与教学;开展训练
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之后,数学的学习难度显著增高,更是加剧了学生惧怕学习数学的心理。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习惯沿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直接给学生倾注知识,学生体会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也只会应用知识应付考试,这与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是相悖的。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要优化数学课堂中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一、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
问题教学法在数学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双方进行了双向信息传递,学生可以依据问题找到学习的方向,在学生解决问题之后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进入现代化的数学教学之后,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数学教师可以放大问题的引导作用,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可以在错综复杂的知识中明确学习的目标,避免不必要时间的浪费,以此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直线、射线、线段都是线,那么这种线有什么区别呢?请大家通过学习尝试找出答案吧。”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明白了这部分的重点,也找到了学习的方向,带着问题探究教材中的知识。一段时间后,学生明白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也掌握了区分它们的方法。这样,通过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在明确了学习的目标,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学习任务,提高了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二、参与教学,尊重学生的地位
传统的数学课堂中虽然学生处在教室中,但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却不高,大部分的时间都是教师在教授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听讲,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现代化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奉行参与式教学的思维,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度,学生能够对知识产生自己的见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应用参与式的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一元一次方程就是只有一个未知数且次数只有‘1’的方程,关于这部分的内容大家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接触过,那么今天来请大家结合之前学习到的知识找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吧。”我讲完后将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度,引导学生结合之前的知识自主探究这部分的内容,学生在没有教师的干预下产生了自己的学习思路,学会了“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和“去括号与去分母”的知识,掌握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这样,通过在课堂中应用参与式的教学,使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开展训练,增强学生的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到生活中,这也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给学生传授应付考试的技巧,弱化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此,数学教师可以开展数学教学训练,收集与生活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在过程中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开展教学训练,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其实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很紧密,我们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接下来请大家应用学习到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吧:某天早晨的气温是-2℃,中午上升了5℃,傍晚下降了2℃,半夜又下降了3℃,那么半夜的气温是多少呢?”气温是学生生活中可以实际感受到的,生活化的问题带给学生熟悉感,学生尝试应用数学知识算半夜的气温,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后,学生算出了问题答案,也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这样,通过在课堂中开展教学训练,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面对新课改的浪潮,数学教师要积极优化教学策略,从而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思维,应用参与式的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还可以开展教学训练,在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兴志.构建激励机制,优化初中小班化数学课堂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05):111-112.
[2]郭霞. 交互式电子白板支持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的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