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
湖北省钟祥市胡集镇丽阳小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在多个方面实现了成功的教育改革,其中实行差异教学便是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内容之一。差异教学可针对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分层教学,尤其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差异教学可帮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点的同时,实现一定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差异性教学
人们所身处的世界之所以精彩斑斓,正是由于万事万物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对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而言,差异教学是鼓励学生们“百花齐放”的最佳途径,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因势利导,找到适合不同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最佳教学形式。我国差异教学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汉语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学生对于文化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能力均有着难以避免的差异性,唯有从“因材施教”的角度出发,发掘不同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好的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高年级差异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差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在于学生个体差异明显。小学阶段,学生们基本都处于思想和思维的萌芽时期,但步入高年级的学习后,部分学生的思维发育较快,学习能力也显著提高,这就使得大班教学的语文教学方法不在完全使用。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窃读记》一课的学习中,课程学习目标为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学会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并学习作者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等。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而言,教师需要确保学生能熟练掌握课文教学中的读、写要求,并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技巧,而对于学习能力加强的学生,则需要重视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鼓励优秀的学生学会把握文章中的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学会感受文章中富有的感染力,并进行课外拓展阅读,丰富阅读量。但目前,我国较多小学都在小学语文高年级差异教学中较好的实现分层教学,而是按照统一的要求进行教学。导致基础差的学生难以跟上进度,基础好的学生浪费过多的学习时间。
二、小学语文高年级差异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在预习和复习环节布置差异任务
预习和复习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之一。良好的预习和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已学知识内容,并对即将学习的教学内容进行预习,进而实现在课堂中紧跟教师授课思路,更好的完成语文学习。差异教学在预习和复习环节的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可以在课程结束后,为学生布置有差异性的作业,比如基础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更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布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题型。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在《梦想的力量》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布置生词、词语抄写和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阅读理解习题,帮助这部分学生更好的夯实基础知识。同时,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自主性较强的作业,比如在学习生字、生词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一则课堂随笔,谈一谈学生们心中的“梦想”,并鼓励这部分学生阅读与梦想相关的其他文章,分析不同文章对于梦想的不同理性。如此一来,即可通过差异教学帮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巩固的基础上实现提升。
(二)重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差异性
提问环节是小学语文高年级课堂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到语文学习的氛围中,并深入的了解课文内容。比如在《梦想的力量》一课学习中,教师可以先提出通用性问题:“梦想是每一个人都有的东西,那么大家来说说自己的梦想吧。”学生A回答:“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宇航员。”学生B回答:“我的梦想是爬上世界上最高的山。”在学生们回答问题后,教师给予回应:“非常好,看来大家的梦想都十分的丰富,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便于梦想有关,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中的主人公有什么梦想吧。”学生们在进入学习氛围中后,教师可以针对基础差的学生提出问题:“谁知道黑板上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大家可以从文章中找一找。”词语的内容包括“募捐、颠簸、簇拥”等,这类问题可帮助基础差的学生更好的理解词语的问题,进而达到认识生字、生词的目的。同时教师也要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出问题:“谁能说一说,主人公瑞恩是怎么实现的自己的梦想,请用文章中的话来说。”这部分提问可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并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小学教育实行大班教学,这虽然能保证更多的学生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但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偌大的班级中,若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将所有的学生进行“一锅烩”,则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实行小学语文高年级差异教学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迅.陶行知现代教育思想命题新探[J].教育研究,1999,(11).
[2]楼琦君.文化视野下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优化策略研[D]. 苏州大学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