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婷婷
四川省广汉市第四幼儿园 618300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幼儿参与到户外体育活动之中,可以使幼儿在运动的实际参与过程中得到身体成长过程中必要的养分,并在促成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使幼儿能够形成健康的运动意识、掌握科学的运动习惯,为幼儿未来的运动参与和开展以及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之于幼儿而言存在着较多的益处,在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针对这些积极的教育意义做好户外体育活动组织方针的制定工作,以此使户外活动能够更具系统性并始终指向其本身的教育价值,实现教育意义的最大化落实。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户外体育活动;组织方针
幼儿正处于身体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时期组织幼儿参与到户外体育活动之中,往往能够通过教师对运动项目的合理规划,使得幼儿真正在运动实践中得到身体健康发展的充足养分,并使幼儿在实践的直接体验中真正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养成良好运动习惯,为幼儿未来的自主运动参与和长久的健康成长建立良好基础。在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之中组织户外体育活动,教师应该首先做好活动组织方针的研究工作,以此使活动能够呈现出更强的系统性与指向性,使幼儿能够真正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实现多方面能力的提升。
一、以趣味性为切入
1.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体育活动的开展往往需要幼儿经历一定程度上重复的运动环节,才能使各个运动训练真正地发挥出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成长与身体素质发展的效果。然而这种具有一定重复性的训练模式具有较强的枯燥性,对于好奇心强烈的幼儿而言往往会使幼儿难以集中在训练环节之中,导致训练效率不佳的问题出现。为此,教师应该首先将对户外体育运动的趣味性设计作为切入点,在活动组织过程中通过增强趣味性的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能够真正激发出参与运动环节的兴趣,以调动幼儿主观参与兴趣的方式提高运动有效性。
笔者认为,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为了增强运动环节的趣味性,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开展合作训练的方式,使幼儿能够在机械化的单一训练模式中与合作成员展开互动交流。例如在幼儿健身操中跳跃运动的训练环节之中,教师即可引导班级幼儿两人为一组,互相监督彼此的跳跃运动实践情况。在互动过程中,幼儿能够针对彼此的运动实践展开一系列交流,这种交流的随机性能够极大的环节运动过程的机械性,并极大地烘托起运动环节中活跃氛围。这种机械性的削减以及客观环境的渲染能够极大地增强健身操训练的趣味性,使得幼儿能够在兴趣的调动下更积极地投入到跳跃运动的学习过程之中,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
2.培养幼儿运动情感
以趣味性作为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切入点,往往还可以使幼儿在运动参与的过程中直接体验运动的乐趣,使其能够真正形成积极的运动情感。只有使幼儿切实地形成良好的运动情感,幼儿才能在未来的生活实践中真正在正向情感的驱动下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运动实践之中,为幼儿运动习惯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情感支撑。为此,在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游戏化的方式创新运动方式,使幼儿能够在体育游戏中体验体育环节的趣味性。
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跑步运动训练模式进行游戏化的创新。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幼儿投入到“三个字”这一游戏环节之中,首先为幼儿规定一个游戏范围,之后选择一名幼儿扮演抓捕角色,其余幼儿则需要在游戏中不断地进行跑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幼儿的跑动行为进行规范性的约束,使幼儿能够将跑步运动的技巧真正运用在游戏环节中。这种方式一方面使得幼儿能够切实在游戏中运动跑步技巧,不断深化对运动技巧的掌握,另一方面则能使幼儿真正在游戏形势下体验到运动过程的乐趣所在,促成幼儿运动情感的建立,为幼儿未来的运动自主开展奠定基础。
二、以基础性为核心
1.创造符合幼儿能力的运动环境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幼儿参与到户外体育活动之中,教师还应始终将运动内容的基础性作为核心项,在此标准之下做好运动内容的选择工作。只有真正将基础性运动作为幼儿园户外体育运动的开展内容,才能真正创造出符合幼儿园阶段幼儿实际身体素质的运动环境,使幼儿能够真正凭借自身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良好地参与到运动过程之中,为幼儿的身体素质创造客观的运动条件。
例如教师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可以通过组织幼儿更多地参与到走动训练的环节之中。走动训练能够使得幼儿的平衡能力得到极大地增强,并且其开展形式相对较为简单,十分切合于现阶段幼儿的实际运动理解能力以及运动素养。因此这一运动的组织能够使幼儿切实地参与到运动过程之中,让幼儿能够真正在符合自身运动能力的运动环节中得到自身身体素质与身体平衡素养的有效发展,促成幼儿的高效进阶。
2.注重提高幼儿基础的运动素养
将基础性的运动内容作为户外体育运动的组织核心,还能够利用基础性运动的实质性内容,使幼儿能够得到基础运动素养的提升。通过发展幼儿基础运动素养的方式,往往能够使幼儿更好地参与到未来的运动环节之中,使幼儿能够将幼儿园阶段的基础运动能力作为基础,更好地开展运动实践,为幼儿的运动参与创造更加良好的运动条件,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运动体验,实现运动效率的增强。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较多地选择走、跑、跳跃等基础性运动作为组织幼儿参与的运动内容,使其能够切实地参与到运动环节之中并得到不同程度的运动素养提高。例如在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手脚并用的跳跃运动,即在跳跃的过程中要求幼儿完成如举起双手或是抬起一条腿以及一只手等操作。这种以基础性跳跃运动为基础的运动能够使幼儿在运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自身基础跳跃能力的提高,并一定程度提升自身肢体的协调能力,这将使幼儿在未来的运动实践中拥有更加坚实的基础运动能力与运动素养,协调幼儿更好地参与到未来难度更强的运动环节之中。
三、以安全性为保障
在组织幼儿参与到户外体育活动的教育实践之中,教师还应始终将安全性作为重要的保障与运动活动组织的前提,对幼儿的运动安全做好相关的教育策略制定工作。只有教师始终将幼儿的安全放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首位,将幼儿运动参与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提前的规避性设计,才能使运动安全意识薄弱的幼儿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参与过程中真正安全地完成运动活动,从中真正实现健康成长与发展的目标。
为此,幼儿园教师在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应该始终围绕幼儿的实际运动参与实践行为作为核心,做好安全性分析工作。例如在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前,教师可以首先对幼儿园运动开展场地中的运动设施进行安全性的设计,通过包裹棱角等方式极大地规避幼儿因为操作不慎或是不小心所引发的安全问题。并且教师还应该以幼儿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合理设计运动安全教育,将热身运动等能够有效增强运动安全性的措施融入到运动实践之中,使幼儿能够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安全教育模式之下真正得到自身运动安全意识的提升,为其未来的运动参与提供重要的保障。这种保障能够使得幼儿真正安全地完成运动活动,切实地实现身体的健康成长。
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应该始终以幼儿的实际发展作为中心点,结合实际的户外体育活动开展目标制定出合理的户外活动组织方针,以此更系统地规划运动环节,筛选运动条件,真正创造出符合幼儿实际能力的运动空间,促成幼儿多方面运动能力的提升与运动意识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许红霞.激活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6(3).
[2]李丽玲.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中的运用研究[J].教育评论,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