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芝
湖北省钟祥市胡集镇丽阳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语文教师应从与时俱进的角度,用语在实践中尝试新型教学手段,结合新时代教育环境,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运用,助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转变学生对语文教学的固有看法,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结合微课,引领学生针对教学问题开展思考,促进学生思维质疑思维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指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实际体验。本文拟从以上三方面开展探究,主要论述了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及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教学方法;策略探究
小学阶段语文是学生需要深入学习的科目之一,教师应基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借鉴新兴教学手段与语文教学之中,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发展。微课作为新时期教育技术发展的产物,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被运用于教学之中,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因此,教师应抓住微对于语文课堂的积极作用,深入研究将微课运用于语文课堂的方式和手段,这样才能够完成新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学的目标,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下面,笔者根据自身运用微课时归纳的有效方法,提出一下几点指导性建议。
一、借助微课,使学生燃起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在小学时期,微课对于学生学习热情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基于长期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对于性格活泼的小学生来说,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能够确保学生在课堂总保持长久注意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结合微课的生动性和直观性,通过微课来引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注意,并使学生获取深入探索语文知识的动机,这样才能够不断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新课改的时代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开展课堂导入,根据学生喜欢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守株待兔》这篇文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对寓言故事的了解有限,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来播放守株待兔的动画视频,引起学生在课前的注意力。通过学生喜爱的动画效果,教师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眼球,使学生将飘散的注意集中到课堂中来。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使学生融入情境,并利用角色表演的形式来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较快理解这则寓言的深刻含义,同时能够调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极性。
二、借助微课,使学生在问题引领下深入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以提问的形式与学生直接交流与互动,在问题设计课堂问题方面,微课的出现也能够为教师带来新的思路。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进行提问,单一化的提问方式很容易使学生提不起探究的兴趣,这样一来教师的提问就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随着微课教学形式的出现,教师在预设课堂问题时,可以结合微课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质疑,使学生在微课的吸引下主动回应教师的提问,这对于学生思辨能力及课堂专注度的提升,都具有十分不错的效果。
例如,在教授《赵州桥》这部分知识时,笔者通过微课向学生拓展赵州桥的历史资料与构建原因等知识,在微课视频中,教师可以将历史书册中的文字,通过更加生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通过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时空限制,提高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接触常识的效率。在学生观看微课的同时,能够减轻教师的授课压力,教师可以结合知识点向学生进行提问,比如:赵州桥具有什么特点?赵州桥建造之初的用途是什么?等等,在微课展示问题的逐步引领下,学生的思路逐渐被激活了,他们积极阅读并开展思考,从而高效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同时也使教师收获良好的课堂教学效益。
三、借助微课,指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向学生创造多种参与实践的途径,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了解并探知所学知识的本质与运用方式。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为教师创建语文实践活动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使用微课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将多样化的信息在课堂中展现给学生,使他们更好地进入实践活动的气氛中,从而促进语文微课使用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火烧云》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向学生预留一项课后作业:指导学生根据生活中对火烧云的观察,完成一篇景物描写类的作文。教师在微课中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视频或肉眼的形式对火烧云进行观察,通过学生亲眼所见的感受,来增加他们对文本内容的感知,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知识的意识。由此可见,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同时增加学生对课文的感知能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基于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教育环境,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发挥其优势作用,调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勤思好学的良好习惯,从而不断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晓刚.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J].信息记录材料,2018-03-13.
[2]吴鸿燕.关于小学语文微课制作的几点思考——以“怎样学会‘先总后分’的构段方式”的制作为例[J].语文知识,2016-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