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政
常德市一中柳叶湖学校 湖南省 常德市 415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教育需求,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只有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成绩才会有所提高。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爱玩,就连高中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都不可能一直集中在课堂上,更何况是小学生呢。因此,当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表现出不认真听讲、爱玩等行为时,可以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小组合作,满足学生想与他人交流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合作意识;自主学习;个人能力;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由几位学生组成的一个小集体,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时小组内可以自由分工,最终不以个人表现作为最终成绩,而是以小组整体表现作为最终成绩。众所周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可以使学生看到他人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于小组合作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希望本人的拙见可以对广大的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师分组时不能因为方便就按照座位直接进行分组,而是需要分析每位学生的个人特点,人数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然后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合适的组长,组长要能带领自己的小组成员全面发展。这样每位小组成员都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相帮助,能够充分展示自己。教师还可以将小组组长设置为动态的或流动的,这样每位学生都有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现在很多学生会受到家长的溺爱,从而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学生总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由于唯我独尊的性格导致不会倾听他人的观点,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改变学生这一缺点。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讲解了长方体的概念和特点,比如长方体的棱、顶点和面,然后我要求学生观察自己身边有哪些长方体。学生听了之后开始左右观察身边的事物,有的学生拿起了自己的文具盒,有的学生回答是课本,还有的学生说讲台也是长方体,我听了之后表扬了这几位学生的答案。然后问学生教室是不是长方体,学生开始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来,最后有位学生举手说因为教室有8个面、12条棱,而且还符合长方体的特征,所以它是长方体。我听了之后表扬了这位学生的细心,然后接着给学生讲解了正方体的概念,并要求学生总结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不同之处,大家开始在小组内积极地讨论,最后得出了一致的答案。
二、提供自主学习空间
每位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在帮助他人中找到成就感。有的学生由于胆小或者害羞而不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疑问或看法,此时小组合作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充分地参与到讨论中去,在讨论中学会自主学习。有的时候也会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过于严厉,由于学生害怕教师训斥而不敢说出自己在课堂上不明白的地方,在传统的印象中尤其是数学教师更让学生感到害怕,作为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表现得随和、有亲近感,不能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因为教师给学生留下的坏印象导致学生不喜欢数学,那这就是教师的失败之处,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的进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独立思考空间。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中的“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一内容时,为了向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我没有直接讲述课本中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进行预习,大概十分钟之后才开始讲课。在开始讲课之前,我问学生在预习过程长有没有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是却没有学生提问,我感到惊讶之余开始鼓励学生发言,最终有位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进行解答之后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可以把不敢说出的问题在小组内分享和交流。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在一旁及时进行鼓励和引导,最终每位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三、锻炼学生个人能力
锻炼学生个人能力不仅仅是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是包括组织能力、表达能力、领导能力等与学习无关的能力,做到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例如在小组合作中,小组长需要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和领导、组织能力,如果小组长不能做到这些,那这个小组可能在与其他组竞争时会处于劣势。教师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下班级里组长的人选,让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能充分表现自己,有时学生会因为不自信而害怕担当小组长的角色,这时教师可以向这位学生列举一下他的优点,提高这位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观察每位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进步,观察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这些学生积极的反馈,这些反馈可能时一间很小的事情,却有可能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向上生长的种子。
例如,在讲授小学数学中的“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内容时,我没有直接在黑板上板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因为我认为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是不对的,这样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可能还会让学生感到数学的枯燥乏味。首先我先给学生出了一些口算的乘法练习题,然后通过小组之间合作完成这些练习题,最后大家都想第一个完成任务,竞争十分激烈,最终我表扬了大家的积极表现。接着,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讲述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然后列出一道计算题让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小组中优秀的学生都会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这时我很欣慰,因为那些帮助他人的学生也是在帮助自己,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对于某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在课堂上是可以理解的,教师不能因此沮丧,而是应该积极解决这样的难题。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会直接将课本中的知识板书在黑板上,然后一步一步地教给学生计算方法,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就这样一节课就结束了。可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真的能学到东西吗?自制力强的学生可能会学得很好,这是毋庸置疑的,可那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应该怎么办呢?这时有人会说,这就不是教师的错了,学生自己不想学我们能怎么办呢。这句话充满了对学生不负责任的态度,如果学生都是自制力很强的人,那还需要教师干什么,把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引入正途,这才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又有助于教师进行课堂导入,可谓是一举两得。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内容时,我分别向学生讲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然后要求每位学生拿出一张A4纸,把这张纸对折后展开。接着,我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我的问题:A4纸上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听过之后都认真地数了起来,经过学生在小组内的一番议论后,有的回答是三个长方形,有的说是一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我告诉学生其中两个小的长方形是不是正方形需要用直尺量一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回答。学生按照我的建议去量,最后发现这两个小的长方形并不是正方形,这时我告诉学生要细心观察,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最终我与学生愉快地度过了这节课。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不是教师每个课堂必须进行的步骤,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才有可能实现高效化,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有时候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后,并不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就直接开始进行小组合作环节,这样很容易造成那些学困生的学习困难,平时优秀的、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很容易进入讨论状态,导致本来很好的小组合作学习变成了优秀学生的舞台,这样对那些表达能力不好的学生是不利的,教师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参考文献:
[1]王秀波.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6(22)
[2]纪振辉.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