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平
汤原县鹤立镇第二小学
摘要:根据新课标的新要求,在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致力于传统文化教育的落实及渗透,已成为实现传统文化的进步及复兴的一个必要过程。接下来,我们以小学语文教学为研究主体,着重探讨了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途径
引言: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西方文化在国内不断传播,部分地侵蚀了国内儿童的生活,甚至占领了思想高地,部分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兴致出现了断崖式降低,部分地忘却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甚至危及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大业。所以,加强传统文化的传统与熏陶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任务。
一、小学语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价值
蕴含于传统文化内的民族智慧,在儿童启蒙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推动孩子形成良好的个人修养,也助于他们处事态度的完美发展。其中蕴含的文学要素,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宝贵素材来源;其中潜存的美善情愫,是孩子们打造情感体验,推动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源泉。在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强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让传统文化能借助每一个孩子实现有效传承,是所有语文老师应该具备的教学理念和意识。语文老师应该正视并重视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在推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带领孩子们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发扬光大,藉此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及作用
(一)充实小学语文人文教育内涵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像一条钢铁脊梁,始终都是支撑中华民族不断前行发展的根本,是民族文化中最为珍贵最为精髓的部分内容。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在推进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主动推进落实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依托数千年文学经典的内容体系,推动提升当今小学生的精神食粮质量水平,进而充实其中的人文教育部分的丰富内涵,切实落实新课改在语文素质方面的新要求,同有助于推动终身教育方面要求的贯彻实施。
(二)满足小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小学生在一开始接触外界社会的时候,心理特征等方面情况的成熟度相对而言,均严重不足。其实,这个年龄段是孩子们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对于他们的思想成熟发展乃至三观的形成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时期。所以,应该提升目前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占比,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切实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管是古代的先贤黄帝、诸葛亮、屈原、孔子、孟子,还是近现代的詹天佑、周恩来、曾国藩、容闳,上下五千年繁若星辰的古代仁人志士的众多事迹和光辉经历,均可考虑纳入小学语文教材中;这样,才能确保孩子们在接触并初步形成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基础上,在灵魂层面也得到熏陶和升华,进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地支撑。
三、发掘传统文化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深度发掘汉字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
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汉字既是历代先民进行沟通交流的工具,也是他们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很多海外民族因为缺乏足够成熟的语言,导致民族文化断层;因为有汉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直延续至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汉字是传统文化最为关键的表征。孩子们认真学习汉字,实际上就是体会认知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基于新课标的相关要求,语文老师在教授学生们认识千百汉字的时候,除了读音和写法,更应该注意带领他们一起发掘其中隐含的民族文化内容,进而将传承民族文化的大业递交给日渐长大的他们。另外,在认知汉字的时候,语文老师还需要强化激活蕴含在孩子们基因中的和汉字之间的情感纽带,进而推动他们主动自觉地学习汉字,甚至对汉字形成挚爱之情。比如,在讲授“鱼”的之前,可先将这个字对应的甲骨文等通过板书或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孩子们根据图形等进行猜测,让他们带着疑问,在充满好奇的情况下,进入汉字学习的过程。这样,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了解隐含在汉字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二)深度发掘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现在,在每学期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均设置有专门的古代诗歌章节。在推进这部分内容教学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应该带着孩子们一起强化解读,引导他们致力于探索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进而推动他们更快地形成更好地价值观及思想品德,同时也推动实现他们个人审美的升华[1]。比如,在讲授《江雪》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在带着激情诵读完这首诗歌后,不要急于解释其中具体的字词含义,而是可考虑先对具体的场景氛围进行声情并茂地叙述。天地茫茫,天寒地冻,一位钓鱼的老人出现在江中的一叶孤舟中,他虽然步伐蹒跚,行动缓慢,时刻有让人担心摔倒摔伤的危险;不过,仔细看的话,会发现这位老人神情自若,心态安然。为什么,这样的一位老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在江边,如此凄凉,是因为他多次被贬,遭遇到了非常多的磨难;又是为什么因素让这位老师即便在这种凄惨的景象中,不但不凄凉凄惶,反而神情淡然?是因为他坚强的毅力、乐观的心态及积极生活的人生态度。他清楚,困难是用于克服的,不管多难,都应该勇敢的面对,苦中作乐,度苦成欢,最终才能战胜困难,扭转困难,成就辉煌。在老师进行如是阐述的时候,部分有着较高古代文学素养的孩子,应该已经清楚了这首古诗的内容,悟透其中的内涵深意,形成了再去深读这首古诗的动力,甚至在心底里形成了形成乐观的人生态度,笑对困难的自觉认识。这样,传统文化在他们这里初步实现了传承。
(三)大力拓展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课堂上,应该强化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鼓励他们更为灵活而大胆地应用凝聚有传统文化精华内容的名言警句及经典词句,在实现一定积淀的基础上,老师可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他们更为适当的利用,以巩固落实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的传承。另外,语文老师在推动鼓励孩子们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可适当地思考推荐选择古代的经典,特别是对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完全可以尝试向他们推荐四大名著及比较经典的唐诗宋词,及相关的文集著作,以利用课外阅读时间,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落实。
三、结束语
总之,传统文化是根,传统文化是魂,所有的炎黄子孙均应该主动传传承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应该从小学生做起,需要小学语文老师在推进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点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落实。
参考文献
[1]彭丽春.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读写算,2020(3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