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维琴
宁波市鄞州区江东外国语小学附属幼儿园 浙江省 宁波市
摘要:幼儿园语言教育具有阶段性特点,属于启蒙教育,我们应该遵循幼儿时期的语言发展特点,构建与实施趣味性强的语言领域课程,开展游戏化的语言教育教学活动,以期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素养。因此,本文基于语言教育游戏化的实践探索,提出了提高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育;游戏化;策略
我们从幼儿喜欢听事故事、玩游戏等特点出发,针对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语言教学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教学策略,以其使教师明确幼儿语言教育的本质,增强他们运用游戏化理念开展语言教育活动的意识,使他们意识到幼儿语言教育是一项严谨的教学活动,需要进行系统的设计,以便充分发挥游戏化教学在促进幼儿语言素养形成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一、运用生活化的经典故事,促进幼儿主动建构语言经验
在游戏化理念指引下,我们在运用故事开展语言教学活动时,应该首先关注“故事”的载体,即选择哪些故事可以设计游戏活动,并能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呈现。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我们应该尊重幼儿建构语言的规律、特点与经验,选择具有生活化元素的故事作品,以确保能够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同时在促进他们语言发展的同时,因“故事”中的生活化元素,使故事具有“可玩性”,便于我们开展游戏化教学。
(一)选择经典作品,培养幼儿语言素养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我们进行幼儿语言教育时也要关注传统文化教育。而我国又是一个文化厚重的国家,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素材,像成语故事、中国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等。我们要挖掘其中适合幼儿学习的经典作品,在实现文化传承的同时促进幼儿语言素养的发展。而且,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使自己有能力选出经典作品,并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对其进行优化创编,使经典作品传唱不衰。以“揠苗助长”为例,我们在故事讲述的基础上,可以以此故事为蓝本引导幼儿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这样的游戏将孩子们带进生活,使故事产生了亲和力,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表达,孩子们在表演过程中,如果记不住台词可以自由创编语言,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表达自信心,提升他们的语言综合表达能力。
(二)以绘本故事为载体,激发表达兴趣
绘本是插图与文字结合起来讲述故事的读物,是幼儿最为喜爱的读物。在语言活动中,我们尝试以绘本故事为载体,发挥绘本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语言能力不断发展。尤其是以幼儿语言发展为目标而开发设计的语言类绘本,更为我们以绘本故事为载体开展语言教学活动提供了素材,像《母鸡萝丝去散步》等。这些绘本以童稚化、趣味化的呈现方式,创造了一个个可爱、亲和力极强的主人公,在插图与文字的巧妙结合下,为孩子们提供了大量的语言表达与想象的机会。以绘本故事为载体开展语言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游戏的教学方式优化绘本阅读。
二、遵循幼儿语言发展规律,运用情景化的教学策略
我们尝试利用区域游戏环境来创设感性的教学情景,当然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感性化的场景。
(一)充分利用区域游戏环境,激发幼儿语言表达兴趣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区域游戏活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游戏化的基本价值导向下,我们在语言教育中充分利用区域游戏活动,特别是借助其环境来创设语言教育的场景,为我们开展游戏化的语言活动创造了条件,提供了重要的环境资源支持。在创设语言游戏场景时,我们要善于利用已有的区域游戏活动环境资源,根据语言游戏的内容,提供游戏活动开展时所需要的道具和材料。
如在玩“老鹰捉小鸡”这样的传统游戏时,我们要提供进行角色扮演的道具,还可以创设田野的环境,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情境中自由游戏。在游戏活动开展之前,孩子们会兴致勃勃地讨论区域环境,讨论游戏中会用到哪些材料,以及他们对环境的感觉,从中还能猜出即将开展的是哪个游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区域活动的环境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开展各种形式的猜、说等语言活动,为语言游戏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构建感性的语言教育环境
实施信息化教学以来,我们对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语言教学进行了有机融合。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语言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开展语言教学活动时,我们将图片、文字、声音进行有机整合,使教学内容具有画面感,可以刺激幼儿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从而构建了接近于真实的“游戏活动”场景。所以,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使自己有能力根据“游戏活动”的内容,迎合孩子们的语言认知发展需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游戏活动”的场景。在绘本故事《蓝色小卡车》为载体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我们尝试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游戏活动的情境,首先播放《超级飞侠》视频片段,使孩子们通过精美的画面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聚焦于蓝色车子,在对“超级飞侠”的故事情节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孩子们据此对本次的游戏活动进行猜测,然后再进入游戏活动环节。这种教学方式唤醒了幼儿对《超级飞侠》的已有认知经验,引导他们展开想象与联想,在不断猜想中丰富了感性经验,为后续的语言游戏活动的开展做足了铺垫,同时这个过程也为幼儿提供了多重语言表达与交流的机会。
三、坚持语言学习循序渐进的原则,巧妙运用问题式教学法
(一)精心设计问题,打开幼儿“话匣子”
幼儿时期的游戏经验不足,在自主建构语言经验的过程中特别需要教师的支持。怎样支持?除了以游戏活动的形式进行技术支持外,我们还应该善于提问,驱动幼儿不断思考与表达。如以“美丽的秋色”为主题的美术创意游戏活动为例,在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公园的教学场景,并提出问题:“公园里有哪些植物?秋风吹起,这些植物的叶子颜色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植物对自己叶子颜色的变化满意吗?它们会对大自然说些什么……”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领下,孩子们参与美术创意游戏活动时,会边创作边交流,为他们进行语言交流创造了机会,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语言创造力。由于教师设计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有效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语言交流与创造的机会。
(二)运用追问策略,促进幼儿语言思维发展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基础之上,应该进行恰当的追问,使幼儿的语言表达产生张力。以“老鹰捉小鸡”的传统游戏为例,在游戏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继续追问:“母鸡会教孩子们避开老鹰的方法吗?如果被老鹰听见了,它又会采取什么行动?”在教师的追问下,游戏活动的内容得到了丰富,同时也调动了幼儿的思维,促进了他们思维的发展。
幼儿时期的语言教学是孩子们建构语言能力的起始环节,对他们母语思维的形成、语言的积累与表达等语言素养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但是,从现阶段的幼儿园语言教育来看,孩子们的实际语言发展水平与他们的语言能力发展需求出现了明显的不对称。在幼儿语言发展方面出现了语言表达兴趣不高、积累薄弱、缺乏逻辑性等问题。有些教师在开展语言教学时存在形式简单,灌输痕迹严重等倾向。在游戏化教学中,我们不是单纯进行语言知识的灌输,而是利用孩子们喜欢的故事、游戏等载体,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为他们提供语言实践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李莉.例谈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情趣化策略.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2017(7):52-54.
[2]田爱敏.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神州,2017(12):228-228.
[3]李莉.幼儿园语言区角活动的特点、类型与指导策略探究.早期教育:教师版,2017(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