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燕
云南省镇雄县场坝第二中学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学生在初中阶段刚刚开始学习化学,化学实验对学生追求化学知识的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对发展学生独立探索知识的能力有影响。化学老师应积极分析实验教学中当前存在的问题,并设法找到解决方案。为此,本文调查了初中阶段下化学实验教室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了有效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化学实验;问题与对策;初中教学
初中阶段下的化学课程是学生开始接触化学的早期阶段,这对学生未来的化学研究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必要确保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一定的认知能力,让学生能够独立地进行探索。为此,化学老师需要更加重视初中的化学实验教学,化学实验的发展将探索学生的知识体验,培养自己的实践技能,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技能的全面发展。但是,在目前的初中阶段,许多学生并不擅长化学实验,各种问题严重阻碍了化学实验学科的有效发展。
一、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略实验实操性
化学实验对于学生的实操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必须在化学实验中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这是单纯依靠教科书无法学到的。实践永远是检验所有事物的最佳方法。这也是进行化学实验过程的一种方式。但是,根据长期的观察结果来看,一些化学老师在进行实验时会花费大部分时间来解释实验原理,甚至只进行口头讲解,凭经验进行的实验也无法保证学生可以在实际实践中获得足够的学习经验它。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将对初中阶段下的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许多学生通过对于教科书的学习能够对于课程知识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不过难以对于其具体操作事项有足够的注意,难以学习到化学课程的本质。以此,在实际实验中,如果老师将气瓶交给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会直接通过鼻子闻到,如果是有害气体,则可能对学生有害,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这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虽然现在初中阶段下化学实验课程大多比较安全,但是,随着学生接触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所接触的化学物质也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化学课程实验中的实操性值得关注。但是,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养成习惯的情况下,这些知识才能用于进行化学实验的目的。所以教师需要能够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到这一现象,强化化学课程的实操性
2、学生缺乏热情
如今,学生并不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去做化学实验,仅仅只是当成教师所布置的一项学习任务。没有进行深入探索的想法,也缺乏深入探索的精神。实验是学生探索和尝试的实验过程的最终目标。其结果并不会凭空出现在人的视野当中,人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发现,但是现阶段下学生对于化学课程实验的热情严重缺失,自主探究能力严重不足。这主要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化学实验的目的不是提高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而是使他们熟悉实验室的测试过程。当然,这也与学校的资源以及相关条件是有联系的,一些学校使用视频代替实验过程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但是学生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使自己熟悉实验的运行过程并弄清实验现象,只是通过视频的形式会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实验热情。
二、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1、整合实验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在初中阶段下的化学实验课上,有很多实验是老师在做的,学生们对于教师所展示的实验过程进行观看。这些实验称为演示性实验,这意味着教师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生动,直观,可靠,对学生的兴趣很高。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识别学生兴趣的特征,在实验过程中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对知识的渴望,并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强烈兴趣。因此,教师的操作态度应严格,示范过程应规范和科学,语言应准确。有时教师所开展的实验课程本质上较为复杂,但是教师的实验过程和口头表达必须协调并准确到位,以使学生能够听到同时也需要保证学生可以听懂,因为这些表达不适当,如果学生不理解,他们会模糊地听到。听清楚教师所讲述的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融入和创新化学实验,以激发学生对创造性教学思想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对学生开展教学内容的设计,例如“装在瓶子里的鸡蛋”和“空中取烟”等趣味性的化学实验,以激发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这样立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入学习状态。在下一个实验“气味气体实验”中,我们吸收了以前学到的知识,并添加了“浓盐酸和氨水气体”,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验的标准程序。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要用手轻轻地扇动瓶子的嘴,慢慢地将少量空气吸入鼻腔,不要将鼻子粘在容器的嘴上,以避免吸入大量刺激性的腐蚀性气味。教师必须使用正确和科学的语言来解释这样做的科学原理,并纠正学生不正当的操作程序。
2、适当互换角色,发扬主体地位
在化学实验课程的具体开展过程中,教师会对于一些演示实验会先播放视频,让学生先观看视频然后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可以参与完成实验,更改教室的角色,让学生参与实验演示,并且老师可以指导和协助完成实验。在角色变化的教室中,可以激活气氛,并调动学生的热情。所以教师在课程的实际开展中需要能够避免单方面对学生只进行实验的演示,而是需要教师能够在课程中实现学生自身对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入,以此推动学生自身思维方式的有效发展。
例如,在有关氧气制取方面的实验中,老师可能会首先将这些实验室设备逐一介绍给学生,并要求他们突出他们的科学使用方法。学生使用的实验设备包括木条、药匙、大试管、铁架台、酒精灯等等的内容。实验试剂包括高锰酸钾,木炭,细金属丝,水和纯净的石灰水,设备同时组装。然后,老师指示学生将高锰酸钾放入干燥的试管中,并用棉签覆盖试管口。然后,老师选择了一个细心的学生,点燃酒精灯以均匀加热试管底部,最后老师帮助学生通过排水管收集氧气。在本实验过程中,学生是实验的主体,而老师只是指导和与学生合作完成实验的辅助角色。这些改变角色的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探索科学知识之谜所需的技能和精神,从而实现学生自身思维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
3、理论联系生活,促进学生认知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正确的化学课程开展形式之一。化学实验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并用理论指导实验的科学标准化,这既是补充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将实验现象和化学反应原理应用到他们的实验教学方法中,以便学生能够客观公正地传达化学理论的基础知识。但是为了学生能够对于课程知识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需要能够在理论实践之间加入生活化的元素,让学生对于课程知识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促进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讲授“酸的化学性质”时,老师不应压倒一切,而应提醒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本课的内容,以便他们可以完成自己的化学实验。让学生试验盐酸和碱,盐酸和金属及金属氧化物,以及硫酸和酸碱指示剂,金属,金属氧化物,碱和某些盐的反应。在此过程中,教师仅扮演纠正和指导的角色。同时引导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联想,以此促进学生自身能力水平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不仅是对教科书理论知识的检验,而且还反映了学生具体的学习状态。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并为将来的科学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化学老师需要更加重视初中的化学实验教学,化学实验的发展将探索学生的知识体验,培养自己的实践技能,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技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振会.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9(22):34.?
[2]杨继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甘肃教育,2019(11):91.?
[3]胡生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甘肃教育,2019(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