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食育中渗透礼仪教育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3/24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5期   作者:郑立平
[导读] 幼儿教育时期,是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
        郑立平
        无棣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摘要:幼儿教育时期,是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而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幼儿的用餐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幼儿教师要重视在幼儿园食育中渗透礼仪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用餐习惯,让用餐礼仪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促进学生健康发育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食育;用餐礼仪;礼仪教育
前言:
        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就餐礼仪是非常重要的礼仪教育内容。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在食育中渗透礼仪教育,重视对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和礼仪观念进行养成,让学生对我国用餐礼仪和传统文化进行了解。3~6岁是儿童发育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们的礼仪行为进行培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幼儿园食育中渗透礼仪教育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也就越注重对饮食的要求和方式。因此,幼儿园食育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重视。同时国家也对许多饮食问题进行了规定。如:用餐时间、用餐的行为、用餐的食物、正确的饮食观念等。通过幼儿园的良好食育,为学生们养成正确的进餐习惯和饮食观念,为学生们未来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幼儿园要在食育过程中,对礼仪教育进行渗透,为学生进餐行为和饮食观念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为儿童身体健康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幼儿园食育用餐行为礼仪要求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餐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环节。幼儿园教师也要注重对餐桌教育的工作,不仅要为儿童们的健康着想,同时,也要注重对餐桌礼仪的教育渗透,养成学生们的良好用餐行为习惯。结合实际的用餐礼仪教育过程,对幼儿园食育用餐礼仪的要求如下:
(一)餐前礼仪
        在幼儿用餐前,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餐前礼仪,注重个人卫生的清洁,饭前要洗手,洗手过后要用双手互握的方式拿毛巾擦手,并将毛巾进行整理,放回原处。随后,要和学生们共同朗读感谢词,让学生们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感谢农民伯伯和餐厅的工作人员为自己准备的可口饭菜。并且,也要轻轻地挪开椅子,坐到餐桌前。
(二)用餐礼仪
        当教师说完“请用餐”后,学生们才可以进行用餐,并且,在用餐过程中,不要相互交谈。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发出吃饭的声音,同时,也要注重碗筷之间的噪音,避免自己的行为影响到他人用餐。用餐过程中,如果想要打喷嚏,不要面对餐桌和别人的食物。在吃饭过程中,也要吃多少打多少,避免铺张浪费,养成学生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此外,也要注重餐桌的整洁干净,做到餐后人走桌净,将自己用过的纸巾等垃圾,要丢到适宜的位置。
(三)餐后礼仪
        在幼儿用餐后,要将餐具主动送还给食堂工作人员,并将桌椅摆放整齐。并取适量的水进行漱口,养成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将水杯摆放回原处,用纸巾进行擦嘴。
二、在食育中渗透礼仪教育
(一)通过环境的创设,营造良好的礼仪进餐氛围
        对于幼儿用餐礼仪的培养,环境和氛围必不可少。

并且,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幼儿园要通过环境的影响,对幼儿产生积极的作用。比如:在幼儿园餐厅、班级、走廊等位置,通过图片、画册、视频等方式,展示幼儿用餐礼仪的规范和正确行为,让幼儿们通过观看进行学习,同时,营造良好的礼仪进餐氛围,让幼儿将学习了解的礼仪内容付诸于实践,培养幼儿的用餐礼仪行为习惯,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学生们的活动区域,以及班级的互动墙等位置,布置用餐礼仪的连环画,让幼儿们通过观看进行了解。并且,连环画等形式,还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对用餐行为进行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儿歌编排的形式,对用餐礼仪进行儿歌化,让学生们通过歌唱的形式进行学习。通过多样化的引导方式,营造良好的礼仪进餐氛围,对学生用餐礼仪习惯进行培养,为学生生活习惯和生活行为的养成起到促进作用。
(二)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养成学生良好的用餐礼仪行为
        对于幼儿的用餐礼仪培养,并不是能够快速见效的过程。而是需要教师对学生们的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将礼仪教育渗透在学生们的生活中。并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进行了解和学习。同时还可以开展课外活动,通过礼仪活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于礼仪学习的兴趣。教师也要对活动形式进行优化,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用餐礼仪,养成学生良好的就餐习惯。比如:通过餐前小故事、食育故事会等教育性的活动,对学生用餐礼仪进行培养,养成学生正确的用餐习惯。
(三)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对培养用餐礼仪的策略进行探究
        幼儿园一般会根据年龄,将幼儿分为大、中、小三个班级。所以,在对学生用餐礼仪进行培养时,也要对不同班级运用不同的策略。1、小班,教师在对小班进行培养时,要注重引导幼儿独立使用餐具进行用餐。并且,在用餐过程中不能够大声喧哗,保持用餐过程中的安静,餐后要将餐具等用品放回原位。而对于中班和大班,教师要对学生的习惯进行养成,并结合我国传统文化,养成学生良好的用餐行为,如:节约食物、避免浪费等。在实际用餐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
        例如:通过在活动区,设计用餐小游戏,让学生们通过喂娃娃的方式,对用餐习惯和行为进行练习,一段时间后,学生们的用餐能力也会不断提高,这样便可以独立使用餐具进行就餐。这时,教师便可以通过“情景剧”等方式,让学生们对用餐礼仪和正确的行为进行演绎,通过参与到表演过程,提高学生们的用餐意识,培养学生们的对于用餐礼仪学生的兴趣。这样便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用餐礼仪,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成长。
(四)和家长进行互动,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养成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不仅需要幼儿园进行培养,同时也需要家长进行配合管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如:让学生家长在家中通过自己的榜样作用,去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让家人参与到幼儿教育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促进的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的发展,对于幼儿习惯的养成要从小做起。因此,幼儿园要重视在食育过程中,渗透餐桌礼仪教学,养成学生们的正确用餐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幼儿园也要意识到习惯并不是一天能够养成的,需要教师对工作持之以恒地进行努力。
参考文献:
[1]汤健.社会实践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J].新课程. 2020(30):89.
[2]杨晶.礼仪教育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及意义[J].求知导刊. 2020(22):5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