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兴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金牛镇中学 湖北省黄石市 435119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要做出相应的改变。教师要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的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就要注重教学的创新,以此来实现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
创新有效的课堂教学更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对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思考和研究,进而促进学生更为深入、全面的学习和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技能,不断的促进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形成。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全面的认识到有效性教学的重要作用,积极的联合优秀的数学教师同行一起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生活情境,主动建构认知结构
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初中生而言,他们更加倾向于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真实情景中,而非通过机械地背诵和记忆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具体到数学学习亦是如此。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数学水平和基本生活情况的基础上,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融入具体的生活场景中,以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
例如,在教学“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之初,笔者就根据实际的生活情况,为学生创设了教学情境:为了方便两村之间的沟通,政府决定在a村和b村中间的公路上设置一个公交站点,现在国家的经费已经下发下来,但在选址的问题上,两村之间仍然存在一定争议。a、b村的村民都希望站点能够距离本村更近一些,那么如何才能更科学地进行选址?由于这个问题是现实生活中会发现的问题,学生听后都积极的想要拿出可行的方案。于是,笔者就根据学生的兴趣,引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笔者告诉学生:“只要我们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样,笔者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还帮学生主动构建认知结构,进而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展开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还需要团队的合作,合作学习的开展是课堂实践中必须落实的一种教学方法。
所以,我们在进行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时,就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提升学生的合作与自主探究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充分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乘法公式”内容时,笔者首先帮助学生复习了上节课所学的多项式乘以多项式,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为教学活动做了铺垫。其次,笔者将学生划分成立学习小组,让学生合作探讨几组多项式乘法,并要求学生尝试找出这几组乘法算式相乘的规律,引导学生明确平方差公式和公式中字母的含义。再次,笔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帮学生总结了运用平方差公式时的注意事项,提高了学生正确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笔者引导学生回顾了整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在小组内部相互交流收获。如此,笔者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帮助学生懂得了如何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实现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三、运用直观手段,实现教学难点突破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极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征,仅凭教师一味地口头讲授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更无从谈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而多媒体凭借自身强大的影音功能,日益受到了广大教师的青睐和积极推崇。将其有效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中,不仅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例如,三视图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用语言文字不易描述。因此,常规的教学手段和方式缺乏直观性,难以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于是,在认识简单几何体时,笔者将课本中的几个图例的组合过程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现了出来,以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会简单组合体的组合形式。而针对由拼接和切割两种方式综合生成的组合体,笔者则借助flash这一形式展现了该组合体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并演示了虚线的处理,即不可见边界及轮廓线,以强化学生对三视图中虚、实线的理解和运用。这样,笔者通过运用直观手段,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实现了教学难点的突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心智活动,优化问题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尽早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达到教与学的最佳平衡,从而促进有效教学目标的更好达成。
参考文献:
[1]韩天英.试论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9):52.
[2]任光红,宋方义.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6):145-146.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