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永军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白塔中学 317317
摘要:数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基础性是不容置疑的,同时数学这门科目中的学习知识对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也具备明显的应用性。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与落实,学习创新意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得到体现,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创新意识的教学任务也越来越重要。这种创新意识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想要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教师在课堂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与过往的教学课堂有所不同。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意识;鼓励质疑;隐藏条件;举一反三
学生的数学学习创新意识往往体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中,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为了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完成对这种学习意识的培养与应用,教师可以从课堂提问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课后习题的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寻找数学问题条件的能力,以及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之下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体现初中阶段数学科目的教学意义。在本篇文章中,笔者重点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创新意识的培养,并提出了以下三个观点,希望能够为各位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鼓励学生质疑提问
在传统教学课堂中,学生很难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质疑,而通常是将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全盘接受。这样的学习行为并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大幅度削减了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中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不同想法,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全方面的认识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时的学习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一部分的数学教学课堂之中,学生需要掌握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原理,并能够将其应用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过程之中。在传统教学课堂里,教师往往只对课本中的判定原理进行讲解,并完成满足全等三角形判定的不同条件的应用练习。而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不能够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中,教师在除了讲解课本中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之外,还应该鼓励学生对那些不满足判定原理的条件进行探讨,或者在学生提出质疑时对学生表示鼓励,并引导学生完成此类探讨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课堂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学习过程,同时也能够在探究过程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并掌握新的学习方法。
二、寻找隐藏已知条件
教学资源的拓展同样导致了学生学习题目难度的增加。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题目之中往往会存在着一些学生容易忽略的解题条件。此类题目的解答过程体现了学生灵活的数学思维以及灵活的创新意识。而这种解题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与知识的联系,并能够完成知识的创新与活用。教师可以依据教学进度设计要求学生寻找隐藏已知条件的解题任务,在此基础上有效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意识,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营造科学合理的教学环境,设计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创新意识培养活动。
例如,在“一次函数”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往往会在寻找题目中的变量方面出现错误,并导致题目的解答失误。这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发挥,将学生的学习思路和解题思路都限制在传统的学习方法之中。在这一部分的教学课堂里,教师更多的是应该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解答题目的方式提高学生发现题目中解答条件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增大学生在此类题目方面的练习量,通过不断的练习加强学生对于这种题目类型的认识,从而能够在遇到此类题目时及时的发现题目中的隐藏和已知条件。
三、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学生所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并不局限于课本之中,数学知识也具有一定的发散性。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灵活应用是教师在课堂中的主要教学任务。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灵活转换,并通过不同的教学题目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这三种与平行线有关的角时,结合题目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灵活应用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良好教学策略之一。在此类数学知识的练习中,教师应该加强题目中这三种角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加强对于知识的认识,并引导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相通之处。再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不同的知识应用场景,如“最短距离的供给站的设置”等等,引导学生将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知识应用在其中。另外,“轴对称图形”与“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两部分教学内容的结合也可以完成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这种教学内容的联系与创新,学生对于知识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能够得到提高与锻炼,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意识的体现与应用。
总而言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应用创新型的教学策略,并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加以引导和锻炼。在新型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的应用之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思维同样可以得到发散,从而实现学生学习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袁敏.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认识和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
[2]周秀华.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4)